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四个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它们各有各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什么时侯多教并存,什么时候社会和谐;什么时侯多党合作,什么时候社会和谐."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不是富少数人.和谐社会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从而把各类社会资源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合力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平衡方程.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径是先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得到长足发展之后才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工业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主要是工业逐渐取代农业,并对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工业化社会以后是"信息化"社会,也称"后工业化"社会.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信息化产生于工业化,但信息化不是工业化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3.
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之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未来新型洁净能源的紧迫性 能源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故有"煤炭是工业粮食,石油是工业血液"之称.能源工业发展既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两大压力,一是能源短缺的压力.世界能源供给以化石能源为主即不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4.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在农牧业方面则有所不足.农牧业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发展热点.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业在节材、节能和环保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流程.毫无疑问,这是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最现实的途径和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6.
一、"以德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1.加强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其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优胜劣汰,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循环经济已迅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追求充分、重复、循环地利用资源,重视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治与生态保护,实现效率和利润的最大化,逐步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素有"休闲之都"美名,有着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蓉城"近郊休闲旅游资源显现出特征鲜明的两种开发模式.这两种模式即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发展休闲旅游,不仅需要"有闲"、"有钱"而且需要"有意"需要根据景区的资源禀赋、辐射能力、承载能力、社会收益等因素确定景区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建低碳经济体、降低煤电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人口最多、经济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的能源环境方面的挑战和制约.中国政府十分明确地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产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为了实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节能环保型汽车的发展.汽车产业是关联度大,极具带动作用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