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的趋势下,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数量近年来却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城镇扶贫工作中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对城镇贫困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普遍认识不足。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多为一些临时性的救急措施,不能适应城镇贫困的严峻现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居民贫困问题,就要寻求影响城镇贫困人口的内在决定因素,进而探索一条城镇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要设计好贫困退出机制,避免和防止返贫,才能确保真正脱贫.贫困退出前、贫困退出时、贫困退出后都要做到精准,防止贫困有遗留,防止假脱贫、被脱贫,防止返贫和新贫困的产生.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贫困退出的"三精准"和"三防止",防止返贫的五项举措.  相似文献   

3.
25前,习近平在 《摆脱贫困》 一书中,初步阐发了"扶贫先要扶智"的教育思想.当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思想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为实现"2020年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庄严宣告扎根偏远山区和群众基层一起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各种政策号召,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帮扶.但是,我省的教育扶贫政策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成效.本文主要从走访调研我省精准扶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入手,提出完善我省精准扶贫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这对于贫困人群收入的增加及稳定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贫困人群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即便如此,各级政府部门仍坚持将脱贫攻坚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贯彻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部署,实施有效的就业政策,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系统,全面促进农村贫困人群的就业稳定性,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群收入与工作有保障。文章从人力资源就业与精准扶贫的角度落实具体的扶贫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做好相应策略,使扶贫工作效率最大化,从而持续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背景下,论文设计开发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平台,强化贫困问题的科学分析以及个性化推送服务技术,针对农产品的销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帮扶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也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和基本生产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有哪些民生新举措将温暖你我的小康生活?2020,决胜脱贫攻坚战2020年,我国将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最后的贫困堡垒"。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湘西八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分布及构成变化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瞄准地缘性贫困群体、促进贫困群体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劳动力流动和保护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 . 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随着国家精准脱贫政策出台,河北省贫困村脱贫建设受到国家高度关注。文章在河北省"十大深度贫困县"中的围场县和隆化县针对"河北省农村贫困村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展开调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访谈问卷法等方法,重点掌握了各村庄的建设概况和特色,以及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出行方式、收入来源、医疗保险等情况,深入分析了河北省贫困村的贫困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爱如  张兴民 《现代企业》2023,(12):120-122
<正>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极大地提升了农村人口生活水准。但对农村贫困问题的探索并未结束,更加广泛、隐秘的返贫问题还将长期嵌构于乡村社会中,因疾病、健康因素造成的健康型返贫则是返贫问题的核心,并成为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康型相对贫困家庭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具有显著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慧丽 《企业导报》2009,(3):132-132
从不断提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建议。在以后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国还应该根据现阶段的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扶贫政策,对贫困的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确定。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识别贫困人口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提出减少贫困人口、为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工作,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脱贫攻坚已作为政府重点突破的工作之一,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分析各类扶贫数据,制定有效的扶贫策略,对提高政府脱贫攻坚成效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贫困户数据的方法,旨在为建设扶贫攻坚大数据分析平台及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欣宁 《河北企业》2020,(1):143-144
贫困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及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消除贫困是全世界奋斗的终极目标。河北省将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如何寻求有效的法治方法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是河北省推动扶贫工作顺利进行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探究了河北省法治化扶贫的意义,在分析河北省法治化扶贫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河北省法治化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离不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专项扶贫资金.为保障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国家出台一系列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政策,为脱贫攻坚这一民生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本文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统筹整合资金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现阶段统筹整合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代西云 《西部财会》2006,(11):82-84
农村贫困人口是一种社会存在,在我国西部和山区尤为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这种存在的客观因素,而各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体制、资金、观念上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好的村班子带领群众自行脱贫,整合扶贫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扶贫机制,建设社会救助体系,指导、帮助群众脱贫。  相似文献   

17.
何静 《上海房地》2010,(4):58-59
一、对城市贫困人口的疏散政策 近30年来,在美国,贫困人口聚居的现象和后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学者们从贫困人口聚居的原因、聚居所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在全美各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1990年以后,美国关于公共住房引发贫困人口聚居问题的研究文献迅猛增多,全面揭示了美国公共住房政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公共住宅和补贴住宅的空间集中及其邻里影响对美国应对贫困聚居的政策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该决定的颁布保证了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时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梦想的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脱贫工作在动态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国家贫困治理战略相适应、功能定位与作用效果越来越突出、模式逐步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政策效果评估工作应当常态化的有益经验。当前,农村金融脱贫面临新的形势,提高农村金融脱贫效果,必须坚持不断完善有利于农村金融脱贫效果发挥的顶层设计、不断增强农村金融脱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不断聚焦农村金融脱贫工作核心命题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我国扶贫事业的重心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在扶贫视野转变下,扶贫政策的制定思想将由集中性贫困治理转向常规性贫困治理、由物质扶贫转向能力扶贫、由农村扶贫转向城乡兼顾扶贫.文章以江苏省为例,梳理脱贫攻坚成果及财政扶贫政策,并分别构建了城镇和乡村两条相对贫困标准线,最后分阶段提出了相对贫困治理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