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姣 《中外企业家》2009,(16):208-208
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我国的环境政策存在缺乏整体上的统筹规划、监管体制不顺畅、环境法规不健全以及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我国要建立起政府引导、法规支撑、企业为主、公众参与的环境管理运行机制,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法律规范并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铜陵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制造铜陵”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意见》。铜陵市将通过切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等措施,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技能人才评价、收入分配等体系,力争每年技能培训不低于3万人,考核鉴定不低于1万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不低于3000人。  相似文献   

3.
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跨市交易中,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价格发现功能以及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两市的联动关系等因素加剧了风险的传导,极易形成跨市系统性风险,传统的分市监管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跨市系统性风险,美国、欧盟等国纷纷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我国在跨市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构建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缺失、跨市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跨市监管协作协议效力不强、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要防范跨市系统性风险,我国应当明确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完善跨市监管法律体系,强化跨市监管协作协议的效力,健全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以此推动我国跨市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及其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对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思路、途径、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提出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完善健全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金融法规环境、融资环境、退出环境、金融人才环境、监管环境五方面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指出了我国现阶段金融法规不健全、缺乏风险资本的生成机制、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完善、缺乏风险投资家人才、缺乏监管和激励机制等现存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金融法规环境、融资环境、退出环境、金融人才环境、监管环境五方面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指出了我国现阶段金融法规不健全、缺乏风险资本的生成机制、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完善、缺乏风险投资家人才、缺乏监管和激励机制等现存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有完善的会计规范,而且更要有这些规范的执行机制。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目标应该将规范的制定与执行相结合,既要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还要建立有效的执行体系,更应当强化会计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困境包括监管乏力、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协调、不周延、可操作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健全银行业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增强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银行业监督法律制度,充分发挥银行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盟是世界上食品安全标准最为严格的地区,也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最好的地区之一。欧盟已建立了完善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且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上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应借鉴欧盟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解决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中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机制不完善、执法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王伞伞 《财会月刊》2021,(2):155-160
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角度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监管较为重视宏观规制政策制定,而忽视微观政策执行,表现出对金融科技风险传导机制应对乏力,面对金融科技创新时暴露出监管无效和失灵问题,因此亟需构建高质量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通过借鉴国际经验,采用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并重视监管科技的应用,基于自我监管、公共监管和监管弥补三项基本功能,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不能仅限于法律规制,好的监管措施执行同等重要。对此,应在保证政府宏观规制影响力的前提下,注重金融科技监管的执行,构建监管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杨静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5):68-69,84
文章认为因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竞争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的信用担保市场存在明显的内在脆弱性,要防范市场风险,应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外部监管与行业自律,信用担保公司应坚持效率与稳健并重的经营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界》2007,(2):31-37
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创新具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农民合作经济的创新,要求完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要求建立科学选拔与培养组织领导人的机制,要求提高管理民主的素质培训等。  相似文献   

13.
高栋 《东方企业文化》2013,(14):119-120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人才竞争上表现尤为明显。总体上,国有企业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存在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缺乏员工交流轮岗机制等问题。本文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探索创造施展才能平台、创造优良用人环境、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强化教育培训等国有企业人才激励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存在主体缺位、法规制度和市场发育不完善、监管主体不明确、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市场运作、健全企业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完善企业产权交易的信息传导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产权交易市场,采取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来构建我国多层次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在合法、平等、等价的原则下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互联网慈善是我国慈善事业的探索与尝试,其覆盖范围广、参与门槛低,逐渐成为公益慈善事业新的增长点,但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备、公开透明机制不完善、平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阻碍其健康发展。为了促进互联网慈善捐赠新模式的长效发展,应着力于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和信息透明机制、强化对慈善募捐平台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出版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对人力资源的正确管理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出版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包括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完善、内部培训机制需改进。因此,文章提出要加强出版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具体策略包括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选拔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退出失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上的缺陷,又有监管机制的缺位,还有信用缺失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完善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到位的客观需要。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需要完善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健全市场主体声誉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主体退出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一个对创新活动具有良好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制度环境,这其中,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完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法律多以危机防范为导向,保守僵化有余、弹性灵活不足;法律缺位与法律冲突问题并存;金融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滞后;金融法律体系庞杂、认知困难.要优化我国金融创新法律环境,在立法理念上要适度向效率目标偏移;及时清理现有法律法规,查漏补缺;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把好金融创新的市场准入关;尽快完善金融创新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石小茹 《活力》2022,(24):105-107
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上,把创新作为基本的支撑和引领,这俨然已经成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当前,三农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乡村的全面振兴应该将产业振兴摆在核心位置上。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成绩是十分优秀的,同时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乡村产业振兴中科技创新引导能力不强,乡村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衔接力度不强,创新驱动体系不健全,创新驱动载体不突出,创新驱动政策不完善。与之对应,应该从乡村产业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水平、创新人才机制、平台载体、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是企业向社会利益攸关方报告其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情况的形式。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存在制度不完善、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参考国际先进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借鉴其完善的法律体系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监管机制和推广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期为完善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