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养老保险制度是化解老年经济生活风险的重要管理方法,是保障老年经济生活安全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我国从1986年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惠民政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消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较为显著。相比于企业职工而言,城镇和农村居民未缴纳五险一金,在老年的时候也不能领取一定数额的职工养老金。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减轻城镇居民的养老负担,实现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国家推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我国在推行此项政策的时候遇到较多的问题,如很多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较为浅薄,参保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年轻人认为养老离他们还很遥远,只有当他们步入中老年之后才会开始重视养老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养老保险政策的进程中,国家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宣传,不断优化参保缴费流程,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使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人口结构快速向老龄化或老年型发展的过程中,老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而重中之重在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基础上,得出农村社会养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碎片化”与制度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制度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与非制度性的家庭养老保障、土地养老保障并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制度整合,分层、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构建出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相适应的多元化、非均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洁 《企业导报》2012,(20):31-32
养老金替代率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参数,也是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适度的养老保障替代率水平既能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需求,又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周期长期平衡,因此,研究养老保障替代率现实水平并确定其适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西农村养老在整体上保障水平比较低,虽然在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前期能够积极探索,形成"宝鸡模式"这样具有一定保障作用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但仅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难以抵御农村人口未来的老龄化风险,基于陕西农村老年人口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现实条件,应建立其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保障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稳步可持续的发展。陕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既要求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型农村家庭养老制度,又要创新农村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7.
述文 《乡镇论坛》2011,(14):15-15
现在我国进入了老年社会,养老已成为一个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农村养老难尤其突出,为此,河北省开展了亲民爱民的养老工程。 三年前,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障压力非常突出。根据农村实际,河北省民政厅仔细研究,针对农村养老现状,建立了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保障相衔接的保障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随着"银色浪潮"席卷而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法律中亦缺乏对老年人的合理关注,养老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现象突出使得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就因此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日照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情况为调查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障计划。  相似文献   

10.
李琳潇 《价值工程》2011,30(1):312-312
现阶段,在不断推进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完善中国特色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构建一个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之选。  相似文献   

11.
潘锦仁 《经济界》2013,(4):29-31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计划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如何筹措和解决老年人养老资金不足,是全社会和家庭共同关心问题。鉴于,目前城镇居民主要财富是房产,年青时辛苦赚钱购房还贷款,老年时如何以房养老,本文拟建立房产倒按揭养老新机制,对老年人养老资金不足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间点提出智慧养老,开展相应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势在必行。考虑到我国属于平均收入低、人口多的二元结构社会,所以需要优化社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率,这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前提;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推送精准服务、培育专业技能强的服务团队、优化资源应用方式,并根据国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调整养老服务结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实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是指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组织、指导、照料、护理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帮助.养老方式可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生儿育女,养儿防老"是流行在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一句老话,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养老方式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一养老方式一面在沉重的负担着中国农村的养老责任,一面却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养老需求.笔者认为,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和政府为走出一条顺应社会文明进步,更新传统养老观念,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实现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进而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子.建立和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丛薇 《活力》2022,(7):112-114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老年工作创新发展,以文化养老为新的探索领域,主动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积极强化服务管理的新机制,保障服务措施创新及贯彻落地,积极延伸并丰富服务内容。通过积极实践探索,我们需要分析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需求,还要结合具体实际促进文化养老的有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养老逐步发展成为新时代老年工作的新习惯与新制度。离退休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基金关系到中国亿万老人的养老,与中国每一位普通的民众都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养老保险基金是为了保证每一位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在未来能够分享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蛋糕,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文章对会计统计视角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使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全体公民的养老问题一誊被政府和民众所关注。今年两会十大热点调查中,“养老保险”位居榜首。为此,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目标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失能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原因,失能老人养老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难题,失能老人需要更加专业、科学的养老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状况而言,仍存在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养老模式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失能老人现有养老方式,如参加社会保险、家庭养老、自助养老等,并结合贵州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总结贵州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障碍因素,以此探索适合贵州省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路径,主要针对政府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三方面探讨失能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职工养老保险与住房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构想,将职工养老保险与住房保障合二为一,称之为养老住房公积金。两金合一,资源整合,老有储金,居有房贷,互补互济,相见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