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楠楠 《价值工程》2019,38(27):45-47
德国"工业4.0"代表了德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制造2025"是在我国工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制造2025"下,将使中国制造业企业不断转型和提升,在智慧智能化的新时期体现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力量,在深入理解"中国制造2025"有关具体政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造业企业和职业变化,深入分析产业环境适应"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2.
F<新前程>:作为一名职业领域的研究者,在你看来职场人的"职业通胀"究竟是怎样出现的?究竟有哪些因素和背景?  相似文献   

3.
资本富集是制造业创新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资本富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更高的收益,即资本的逐利性本质,任何改变预期收益的因素都应成为制造业资本富集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创新能力视角,从资本富集的拉力、引力和推力等方面构建制造业资本富集的"三维"合力模型,探究资本富集的过程和路径,揭示制造业资本富集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黎萌 《人力资源》2001,(4):44-45
如今,人才市场上冠以"顾问"头衔的职业越来越多了.所谓顾问,一般的释义是具有某方面专门知识、从事咨询的专业人员.这一职业,在人才市场上早已有之.如人们较熟悉的管理咨询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人事顾问、心理咨询顾问等.随着中外经济的逐渐接轨,一些适应新形势的新"顾问"型职业正在浮出水面,如移民顾问、留学顾问、求学顾问、医药顾问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CAD/CAM/CAE技术开始进入中小型模具生产企业,尤其是数控加工机床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模具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都加快了模具行业的发展.但在同时,高端模具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去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符合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是成为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学徒制"的思考来解析高职院校高端模具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工程师的职业习惯,让许冰涛在采访过程中,忍不住把眼前采访用的录音笔进行了一番技术解构:"其实用的仍然是最简单的半导体技术--VOICE、AUDIO、加密、存储……" 但当他谈到对于工作的选择,谈到15年中从一名纯粹的工程师成长为半导体工程师团队的管理者,那份笃悠悠的坦然和自信,却自然而然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7.
刘晓庆  龙腾 《价值工程》2019,38(16):48-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及相关政策出台的机遇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通过计量VAR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值及其制造业工业科技水平、运输服务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制造业与其他因素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管理员工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竞争加剧、管理持续创新的背景下,员工心理层面蕴藏众多的冲撞潜因,焦虑、负性情绪、不良人际、工作与生活失衡、抑郁等职业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组织管理和员工自我成长的软性限制。而职业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一"压力",以无法拒绝的姿态把中国的组织和员工带入了"Stress时代"。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的作者是数字经济的倡导者、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该书为读者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政策、技术蓝图、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读后获益匪浅. 一、数字经济下的制造业转型 作为传统制造行业中的一员,笔者对书中制造业如何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内容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书中提到如何通过"云、大、物、移"(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促使传统制造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内部流程再造和企业管理提升等内容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众多制造业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布局全球市场.PE能否助力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并实现价值创造?本文选择典型企业——木林森——的并购案为研究对象,探讨"上市公司+PE"型并购模式的效果与价值创造路径.结果表明:首先,通过国有资本的引入、支付现金对价退伙避免"交叉持股"、设置多层持股平台,木林森成功实现并购过程.其次,"上市公司+PE"型并购模式有利于上市公司实现价值创造.木林森在完成并购的过程中,既促进了业绩增长,实现资本价值创造,也完成了产业整合,提升了研发投入,并通过提升税收贡献等方式推动社会发展,进而实现了产业、创新、社会层面的价值创造.最后,提出相应实践启示,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随着工业基础建设的加强,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在22个工业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而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总量中,高科技产品已超过40%,这一比例表明中国已经在向"全球配置型"制造业中心迈进.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质变中,有不少管理理念和工具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其中,"零缺陷"或零缺陷管理,无疑是这顶皇冠上的闪亮明珠. 半个世纪之前,美国人菲利普·克劳士比在担任马丁公司"潘兴导弹"项目的质量控制部经理期间,首创了"零缺陷"的概念.随后,通用电气等公司掀起了零缺陷管理的热潮.后来,日本制造业全面推广了零缺陷的思想."世界500强"中,美日两国的公司牢牢占据"半壁江山",零缺陷管理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产业升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展开对相关人才职业能力模型的研究,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层级为依据,构建了进阶式职业能力模型。该模型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以及评价考核等重要环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残酷的"幸存者游戏"首先发生在制造业CEO身上.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前景也已变得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技工专场招聘会、蓝领招聘会走俏人才招聘会,虽然招聘会一场接一场,但仍满足不了南京乃至江苏地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近年存在的"技工荒"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江苏省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6.
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广泛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和战略联盟等措施,制造规模逐渐扩大,制造能力迅速增强,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迄今依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研究提出,体制创新、结构优化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8,(7):258-259
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按照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校中厂——连杆生产车间"为主线,综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岗位职业能力,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组织课程,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一名新司记者,由于职业的缘 故,我参与过许多有关传销、非法传销、 变相传销方面的话题和报道,对直销也 同样抱有排斥的心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认识了 大振。刚开始听到"大振"这个字眼时, 说实话我是嗤之以鼻的,心想,不就是换 汤不换药吗?但当我走进欣欣向荣的大 振山庄,走进文化底蕴浓厚的大振课堂, 走到气势磅礴的大振现代化生产基地时,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会计等相关经济专业的同学们刚刚接触<会计学>这门专业课,部分同学对账户借贷方向、账户结转等问题搞不清楚,本文围绕制造业"生产经营流程线"与"会计核算流程线"这两条主线,运用"丁"字账户形式,将理论上的会计分录与账户结转问题和实际中的生产经营过程结合起来,以增加同学们学习<会计学>的感性认识,也为今后的财务会计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明辉  李云 《价值工程》2019,38(31):64-65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税收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技术创新是新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全面分析了"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提出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营改增"的有利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