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郑州市依托良好的政策、区位和文化等优势,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其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利用多个指标模型综合评判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认为,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总体呈现经济上的分异和空间上的趋同。2003-2014年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平均相对专业化程度均有增加,并主要表现为外围地区拉动;京津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相对多样化程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职能趋向综合化,外向生产性服务能力增强。进而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专业化中心+专业化外围"和"多样化中心+专业化外围"两种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空间集聚特征测度的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大城市群内部集聚均呈不均衡的极化发展趋势。受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处阶段影响,十余年间,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幅度最大,相对于其他产业的区位吸引力最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平均集中率最高;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占有率均较低,行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有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应借助国际班列的开通,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推动区域优势产品走出国门、走进中亚及欧洲,推动保定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制造业转移现象进行研究,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区际间制造业转移是否促进河北省产业发展效率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从空间维度来看,京津冀各地的制造业对外投资逐渐从城市群以内向城市群以外转移,尤其是2015—2019年制造业向城市群以外地区转移趋势显著,制造业并未就近转移;京津冀城市群以外地区逐渐成为京津冀制造业新增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地,政府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的类别差异会导致企业区位选择差异,保定、廊坊依托区位优势成为城市群内都市型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北京、天津两地的制造业转移对河北省地级市制造业TFP的当期促进效果较为显著,而河北省内地级市之间的制造业转移对各地级市TFP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北京、天津的技术交易市场目前尚未对河北省制造业TFP的提升起到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河北省各地级市的制造业转移对制造业TFP的具体作用效果产生显著变动。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产业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选择出了河北省各个地市应大力发展的优势生产性服务行业,并根据河北省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中心的区域效应分析:对江西发展路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力模型计量上海和香港与泛珠三角等地区的相互引力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在大多数地区的经济联系程度超过香港,并有加速扩张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规模和区位优势;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对中南部和西部地区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先发优势;两地的竞争态势愈加明显。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成员的江西需要主动调整发展规划,靠拢增长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搭建了平台,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和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京津周边隶属河北省的中等城市都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其实,除行政区划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包括区域内"断头路"与"曲线路"的状况,与中心地间的联系状况,中心地的行政级别与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中心地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对其资源的聚合整合能力。为此要依托既有的发展基础,选择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框架,在进一步细化"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发展框架的过程中,按照"五位一体""三足鼎立""双核互动""一分为二"等格局进行设计。但是,此间要注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理区位上选点、依托交通线构建城镇链、城市体系的发展格局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产业,是实现中央对天津城市定位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发挥现代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更加高端、更加开放;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思路上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有效叠加港口、区位、政策、制造业等优势,建设现代化的服务经济体系,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包容能力;要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下,北京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CBD区内国际金融、文化传媒以及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现代化高端商务区.根据现代服务业在北京CBD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文从产业发展重点、科技创新投入、优惠政策、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低碳交通这五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城市群2003—2014年服务业各部门相关数据进行区位熵指数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分析服务业集聚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京津冀地区服务业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差异化集聚,并且服务业集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长期内不显著;而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表明该地区的增长仍处于新旧增长模式转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近一时期以来,首钢培训中心党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学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心乘上国家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和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东风,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发挥企业办学优势、职业教育优势和本科院校优势,适应构建首都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提升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钢转型发展的能力,力争在北京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有所作为,在京津冀协同发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服务业发展进程较慢,尤其与工业化配套的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显然仍需大力培育和推进。本文从推进城市化发展、加快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推动京津冀区域内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等方面阐述了加快保定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加快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知名企业转型发展的北京二商集团来说,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思考属地经济格局下如何加快发展,打好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转型攻坚战正是集团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二商集团选择了拥抱机遇,直面挑战。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全力抓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努力构建立足北京,发展京津冀,延伸环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对2013年京津冀产业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应进行“错位发展”,实现京津冀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8.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在以产业协同发展为主要抓手推进京津冀高度协同发展的新阶段,系统梳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模式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一体化离不开产业的协同发展,创新要素的流动在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其他城市对中关村科技资源的导流、创新创业要素欠缺影响产业转移、信息技术弱化区位对科技产业限制等新形势,本文从京津冀项目落地的筛选机制、京津冀产业的转移机制、京津冀创新要素的协同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关村参与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在构造了包含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城市三个子系统的区域中心城市非线性经济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珠三角双中心城市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与广州发展的可持续性均主要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其中现代服务业均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优化珠三角双中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和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