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下一代网络(NGN)的业务质量直接受到承载网服务质量(QoS)和安全因素的影响,为了顺利部署NGN业务.必须对承载网提出具体的要求。NGN的信令、控制和媒体流主要封装在IP数据报中,利用IP网络来承载NGN的多媒体信息流.因此NGN业务的质量直接受到IP网络的影响,在目前的IP网络条件下,承载网甚至是影响到NGN试验和运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网络(NGN)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欢芹 《当代通信》2004,(11):41-43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即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是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渐发展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  相似文献   

3.
NGN——融合式多业务平台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指下一代网络,泛指不同于目前一代,大量采用新技术,以IP为中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NGN是可以提供语音、视频、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式网络架构,主要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何苗 《当代通信》2006,13(11):58-59
网络的IP化、扁平化不可逆转,整个网络最终会成为IPOVER Optical的架构。运营商现有复杂的光网络结构能很好实现TDM业务的传输和调度,但如何解决分组业务传输,实现大颗粒IP业务的调度,提高网络的智能性和可生存性,是现有网络面临的问题。基于分组技术的光传送网将很好解决IP业务传送问题,本将着重讨论基于分组技术的下一代光传送网架构。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电信网络(NGN)一直是业内人士的热点话题,有些人士是从技术方面探讨下一代网络;也有很多人从性能方面探讨这个问题。UT斯达康对此有独道的见解,认为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型网络,由于基于IP的基础设施支持业务与网络承载的分离,作为在IP基础设施上提供电信业务的关键,软交换技术将在下一代网络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话音、视频、数据等各种业务随着IP网络的演进而广泛应用于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快速发展的多媒体业务也需要IP网络的承载,IP承载网是骨干网建设的基础工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能够实现IP承载网快速交换的一项重要的标签交换技术,可以将网络在逻辑上划分为互相隔离的安全可靠的局部私用网络,满足大型单位在不同城市、不同地点开展网上办公的需要,所有的信息只在私用网络内部传输,部署方便快捷且易扩展。MPLS/VPN技术势必将成为网络解决增值业务的重要手段。IP MPLS/VPN技术采用了严格的路由信息隔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信息传送的安全性。但作为基于IP的技术。IP MPLS/VPN的安全性是桐对于普通的IP数据业务而言的,仍然有可能遭到来自IP网络的攻击,因此仍须采用心要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从电信领域来看,用户驻地网是随着智能终端的出现以及多业务承载的需求,而从传统意义上的电信接入网中分化出来的网络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电信网络中(未引入IP技术,也出现对多业务的需求)。业务的单一,导致了终端种类的单一,从而也使得接入网络的功能较为单一。当时的接入网是指本地交换端局与用户之问连接的媒介和设备,  相似文献   

8.
前言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融合的业务,融合的网络,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信业务加快了从电路交换网向IP网的转移的步伐。虽然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提供语音,多媒体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网(NGN)目前被认为是电信网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技术还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宽带IP网技术的发展,对千兆位以太网、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Optical模式的传送方式、交换技术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各种模式的组成及优劣,认为IP优化光网络是未来宽带IP网发展的趋势,而在目前情况下,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构筑城域甚至广域一级宽带IP网则具有与桌面结合紧密、易于升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以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的发展和部署已成为电信业关注的热点。作为面向分组面向宽带、面向业务的未来信息交换网络分离架构,NGN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其研究商用正在进行之中。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当前NGN也还有许多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