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进入各种行业企业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今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业务过程效率的关键。为有效管理集团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过程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本文将主要针对工作流技术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提出一种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框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孟祥侃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74-275,278
工作流技术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对工作流、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做了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一个已完成的公文流转子系统中采用的相应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带来了企业组织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随之走上信息化之路,作为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办公自动化建设已经走向协作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的发展阶段,它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有效监管,实行政务公开,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一项主要内容。优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加速企业发展,简化工作流程,为企业创造价值。1开发之前,我们要着重了解水利办公自动化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办公自动化系统应以公文处理和事务管理(尤其以领导办公)为核心,同时…  相似文献   

4.
1.办公自动化的发展阶段 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我国的OA产业从8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从最初的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面向企业级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软件,其发展分3个阶段:①以数据为处理中心的传统MIS系统;②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③以知识管理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工作流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用有关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来协调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进行,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是企业产品信息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关键技术,在产品数据管理中产品研发过程管理通过工作流技术来实现。本文研究了产品数据管理中工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环境以及在产品技术状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信息管理平台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趋势。针对目前研究所信息化的现状和不足,在J2EE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后台使用Oracle数据库,对企业办公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工作流模型,有效解决了研究所信息化建设现存问题,同时提高了办公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和可维护性,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挑战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至今为止,讨论最多的知识管理模式,均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设计的,建立这样的系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还要承受失败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型企业如何正确认识实施知识管理需面对的困难,以及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并介绍了一种由管理咨询公司参与建立、简便可行的知识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办公广泛性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正在积极的从以往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管理能力和范围都不断的扩大。政府部门之间从以前以文档处理和工作流为主的管理方式,发展成为以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协同化的办公和服务,(OA)办公越来越成为这种变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持和保障,通过知识管理融入高校教务管理,可以挖掘和利用系统内部的知识,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针对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知识管理模式融入高校教务管理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以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进程,由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支撑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深化知识管理的内涵,同时也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进化和发展。研究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于企业如何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者协同互动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模式。以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管理的正反馈作用。研究表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管理手段与创新行为,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因此,企业应结合技术创新的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并利用创新体系的反馈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常见问题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具有应用实践性、操作性的功能特征和系统建设基本构架;同时,从管理实践视角总结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有关体会和建议,以期共享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有关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信息组织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刚 《经济管理》2004,(14):71-77
知识管理的兴起,丰富了现代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同时对制造企业信息组织和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冲击并提出全新的要求。制造企业传统的信息组织结构和信息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因此,探讨知识管理条件下制造企业信息组织重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对制造企业信息过程的影响,阐述了制造企业信息组织重组的内涵及基本原则,设计了制造企业信息组织重组的模型,并提出了推进制造企业信息组织重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林燕珊 《经济师》2013,(12):274-276
利用工作流技术对医药企业的药品仓储流程进行了分析与再造。研究表明,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无法有效解决库存问题,而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协调问题。通过建立企业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满足顾客需求。利用RFID技术对仓储过程进行优化,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合理配置存储空间,减少重复劳动,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3,(12)
利用工作流技术对医药企业的药品仓储流程进行了分析与再造。研究表明,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无法有效解决库存问题,而基于工作流的库存管理能解决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无法解决的库存协调问题。通过建立企业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满足顾客需求。利用RFID技术对仓储过程进行优化,可以优化库存结构,合理配置存储空间,减少重复劳动,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企业资源优化哲理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分析,提出企业资源控制(Enterprise Resource Control,ERC)管理模式。企业资源控制(ERC)是一种开放的、具有耗散结构的、自学习、自组织的管理模式。作为管理工具,ERC是基于价值链管理和控制的,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和信息流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探讨了ERC的概念,主要功能模块和结构模型,研究了ERC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案例,实践证明,海航ERC系统是有效和成功的。最后,阐述了ERC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业务流程重组和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务流程重组和知识管理是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两种新形管理模式。本文介绍了业务流程重组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着重指出知识管理是企业业务流程质量、流程优化和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唐宇  肖智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3):142-147
产品知识管理情景下的电子制造服务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实现复杂产品系统制造的有效途径。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CoPS、EMS、PM、知识管理(KM)和产品知识管理(PKM)的理论背景,对EMS企业CoPS制造项目的产品知识和PKM活动进行讨论,构建了跨国EMS企业CoPS制造项目的PKM框架。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管理与构造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崭新的管理模式 ,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核心问题。本文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知识创造过程、知识管理的维度进行研究 ,提出了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应采取的知识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杜吉家 《当代经济》2008,(11):70-72
构建“油公司管理模式”是国内石油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的方向。本文总结了油公司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国内石油企业走“油公司”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的主要做法,并就国内石油企业建立和完善“油公司”体制,应从调整、落实各管理层级的责权定位和基层的组织结构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按近期和远期分步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引入知识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在中小型企业中运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引进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中小企业具有知识管理的实践基础和具备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环境,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工具可以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整合企业资源,开发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