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首先 ,本文确定了由专利知识被低效使用而导致社会福利净损失 ,并说明它随创新知识的生产性的增加而增加。其次 ,最优的专利总保护度由创新知识的生产性所决定 ,并随之递减。第三 ,尽管我们的专利政策包括法定期限T和保护宽度B两个维度 ,但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仅和专利总保护度Φ直接有关 ,由此 ,最优专利政策对应于 (T,B)空间中的一条曲线 ,而在现有文献中却对应于一个点。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对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和破解“中国制造”升级难题以及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本文首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精准测算;继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计量检验“营改增”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营改增”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效果更好。拓展性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影响二者之间的协同融合,并且“营改增”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后续增值税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专利制度在本质上是政府为促使创新者努力提供“知识”而设计的一种激励机制。专利制度设计应以知识产权特性为基础。创新者根据成本利益分析选择申请专利或技术保密.因而政府需要提供多样性的激励制度,从而有效解决知识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外部创新资源,通过将企业内、外部知识、技术的整合、吸收、利用,可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契机。开放式创新涉及消费者、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等参与主体,不同主体的开放式创新亏缺将阻滞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多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网络化创新资源平台,利用创新资源网络催生创新效应,激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是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开放式创新能够引领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进而间接拉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制度。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要十分注重发挥专利制度在其发展中的作用。一、发挥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江泽民主席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这样,对一个企业,尤其是对民营科技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创新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只有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技术及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否则就…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度,运用基准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通过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弱于直接效应,技术引进不能成为数字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路径;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长期性,政府应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政策、资金支持;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中期性,奖励机制应从新老技术的替代中建立;考虑技术生命周期的短期性,应从产品的市场效应出发建立并完善专利制度。专利制度、奖励机制和政府资金支持三种方式作为创新激励机制的一个组合,在实践中应该是一个混合系统。  相似文献   

8.
论专利战略与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特区经济》2005,(7):289-290
一、专利战略极大地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专利战略的制定以实现技术创新为目的。我国2000年第二次修改《专利法》后,明确增加了关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内容,将专利制度和技术创新直接联系起来,克服了原有的专利制度和创新严重脱节的现象,确立了专利制度  相似文献   

9.
政策解读     
国务院促进产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应包括“学识”与“见识”两部分;最佳学识结构应具有“博”,“专”,“新”,“动”等动点,知识经济对人才有以下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人才要有“远见卓识”;在能力方面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捕捉机遇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交际,应变,自我创新等能力;在素质方面要求人才必须具备胸怀全局的战略意识等十几种素质,同时应提高“发散性思维,解放大脑”等多种素质。  相似文献   

11.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Diversity and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w is long run economic growth related to the endogenous diversity of knowledge? We formulate and study 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knowledge crea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among a group of heterogene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workers, embedded in a growth model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search work force in terms of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in addition to its size, matters in determining the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 Moreover,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work force is endogenous. Income to these workers accrues as patent income, whereas transmission of newly created knowledge to all such workers occurs due to public transmission of patent information. Whether or not the system reaches the most productive state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public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Long run economic growth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both the effectiveness of pairwise R&D worker interaction an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knowledge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品的私人产权制度与知识的公共产品特性和积累性不符,也与基本的人权法理及“一发明一专利”等法律规则相冲突。但知识产权制度仍由于刺激研发、增加社会整体知识而存在。以专利为例,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保护机制的最佳程度无法确定、知识产品使用的最优状态受限、反公用等固有缺陷,因此,必须审慎比较该制度的成本与收益。而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强制许可的立法发展也反映了各种法益的权衡,这对知识产权私权神圣提出了挑战,证实了其公共政策工具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CSCD数据库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跨国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国际文献引用发生的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其总效应与国际贸易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相当,显著高于FDI,但低于国际专利申请;比较其不同作用机制得出,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效应和人力资本增值效应显著高于R&D效率提升效应;较之企业,公共研发机构利用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的创新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铁范  陶耘 《乡镇经济》2014,(1):99-105
科技创新是现代大学的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最能代表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当属专利权的拥有情况。文章对安徽省高校2001年至2012年的专利信息深入调查,从高校专利的数量质量、实施与合作能力及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安徽省高校专利信息现状,并进一步分析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固有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昰  夏维力 《科技和产业》2014,14(10):106-109
引入了违约罚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银行与企业间的融资关系进行分析,并建立成本收益博弈模型。在传统贷款模式定价基础上,考虑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节省的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给出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杜跃平  薛欢 《科技和产业》2014,14(10):88-91
根据我国30个省份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全样本及区域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及市场化与产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利产出水平及研发资本存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专利转化和研发人员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专利转化内部差距过大,中部研发人员稳定性存在不足,因此针对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利军 《科技和产业》2019,19(5):105-110
通过对公开的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从时间分布、有效/失效专利、资本化主体、资本化流向等角度,客观分析了山西省科研院所专利资本化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方面提出了符合山西省实际需要的促进科研院所专利资本化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科研院所的专利创新和资本化提供情报支撑,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陶锋  邢会歌 《特区经济》2008,228(1):237-238
专利权国际保护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使专利权渗透到国际投资、技术转移、贸易甚至国际政治领域,逐渐由保护技术创新异化为市场竞争的工具。专利制度的异化和专利竞赛的异化呈现出棘轮效应的趋势,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知识鸿沟。积极倡导、努力扩大知识公域,应该成为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议(TRIPS)解决争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allocating mo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ctivities to a country-industry pair with a higher intensity of knowledge flows improves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We use firm-patent-matched data for Japanese manufacturing MNEs, including data on MNEs’ offshore R&D expenditure and information on patents filed by both parent firms and overseas affiliates. Moreover, as a proxy for the intensity of knowledge flows, we use the eigenvector centrality of each country-industry pair in the global knowledge flow network, utilizing patent citation information.We find that the quality-adjusted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tends to be higher for MNEs that allocate more R&D activities to country-industry pairs that are more central in the network of global knowledge flows. However, we did not find an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of offshore R&D and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加快了技术突破和创新扩散,促进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技术进步与技术价值需要出发,深入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跨界耦合过程。以华为虚拟现实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利引文分析和专利共现分析,探索新兴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的耦合路径,并根据知识表现及定位,将创新网络中新兴技术知识划分为关键知识群和边缘知识群,剖析了知识群的属性和跨界方式。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跨界耦合过程中形成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两条路径;通过跨界耦合异质性知识,促使知识群不断扩展,实现资源的融合与整合;关键知识群是新兴技术形成的核心知识,加速技术知识跨界融合,引领技术跨界;边缘知识群涉及非核心知识,衍生出技术创新点,带来更多市场跨界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