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开平区作为以工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以统筹兼顾推动和谐,以明进步引领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财政大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5%。跨入“十一五”,站在新起点,开平区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努力建设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和谐新开平。  相似文献   

2.
一、长寿区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长寿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区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社零总额22.8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308元和3369元。  相似文献   

3.
《辽宁经济》2006,(1):1-1
盘点“十五”,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十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7%,是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9%和8.2%,是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五年。2005年,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化解种种矛盾,用改革的手段战胜重重困难,全省国民经济呈现出工业增速、农业增产、投资增大、出口增长、财政增收、居民收入提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沿海省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迁安市紧紧围绕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努力走在全国最前列的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民营化”三大主体战略,实现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89.9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45.2亿元,年均递增22.3%。“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9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年均递增33.3%。实施重点项目514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5项。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五年,是乌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良好开局的五年,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40.7亿元增长到125.5亿元,增长了1.68倍;财政收入由4亿元增长到18.66亿元,增长了3.6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691元增长到10006元,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351元增长到5068元,都增长了一倍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十五”期间,滦县县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科教拉动”战略,时间和成果证明了我们这一战略的正确性:2005年,我县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完成全部财政收入5.8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2.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5倍。2002年以来,我县始终位居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30强行列。“十五”期间,滦县经济和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一贯坚持了“三动”战略。  相似文献   

7.
一、对建立百色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的几点认识 1.建立百色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目的明确、具有前瞻性。 由于历史因素和战争创伤等多方面的影响,百色的经济发展滞后,与全国全区及相邻市州相比差距很大。目前,在三角区域内县域之间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右江区及田阳、田东、平果等河谷四县区人均GDP达到了11346元,而德保、靖西两县则只有3413元;城镇与乡村差距更是明显,2005年百色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077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83元。三角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田阳县2201元,低于全区2495元的平均水平;作为广西十强县之一的平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2072元。因此,建立百色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目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整合资源,板块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做大做强这一区域的经济,从而为百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找突破口。整合资源,就是在三角区域内,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消除恶性竞争,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最大化。板块推进,就是区域内六县(区)作为一个经济板块和整体,联合推进,共同发展。在右江河谷带动两翼山区发展的“带状带动”的基础上,通过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产业经济板块,提升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在新的一年里,玉田县将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创建和谐玉田”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产业富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开展“六引进”活动,建强“四大基地”(钢铁深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机械制造及零部件加工基地、京津唐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66元,比上年增长8.3%。  相似文献   

9.
义战鹰 《发展》2012,(3):45-47
根据金昌市金川区区委六届一次会议精神,政府要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争取到2016年底,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2.3%。  相似文献   

10.
刘勇锋 《当代陕西》2011,(12):40-40
“十二五”期间,乾县要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五个翻番”,必须牢牢把握好机遇、区位、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旅游突破“四大战略”,奋力争先进位,实现富民强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荣成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以“紧盯三大目标、突破三大区域、膨胀三大产业、开发三大港口、培植三大方阵”为重点的“五个三”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完成市内生产总值355.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分别较2004年增长18.0%和32.1%;农民人均纯收入6548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2亿美元.2004年荣成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由2003年的第21位跃升到第14位,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县级第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工作》2002,(11):30-31
近几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五”时期我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应看到我区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其根源在于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是我区工业总量做大做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31.5%,比“十五”增长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7.7%,比“十五”增长l倍。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965.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2.4%。  相似文献   

14.
《唐山经济》2006,(1):27-28,40
近年来,遵化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三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分别位居第77、76、61、55位,位次逐年提升,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预计2005年可完成生产总值212亿元,同比增长23.3%;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52.5%;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7.5‰遵化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2005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全区经济呈现出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2.8亿元,同比增长21。6%左右;财政总收人达到536.3亿元,增长4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7元.增长12.5%(名义增长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9元,增长14.7%(名义增长率)。2005年,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发展改革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