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截至2005年底沪市和深市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的前一季度,股改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为负;股改完成的后一季度,股改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为正;股改后几批的公司比前几批的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沪市的股改公司比深市的股改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低对价股改公司比高对价股改公司有更显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4.
郭均英 《财会通讯》2010,(12):88-91
本文从沪深两市中选取98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这些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等方面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股比例、增加了流通股比例、缩小了董事会的规模而使其效率得以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结构的缺陷给市场主体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运作的效率.文章从股权分置所引发的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行为着手,分析股权分置对其的影响及推动作用,最后在全流通背景下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行为变迁与盈余管理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拓展LLSV模型分析大股东效用函数变化,推测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程度、股权集中度等与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流通程度的提高,大股东的盈余管理程度在降低,并且在股改后盈余管理的方向更加趋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实施盈余操纵需要管理层的配合,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东更有能力实施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7.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启动,多种对价方式层出不穷。本文通过举例探讨了已列为试点的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对价方式,并用数学模型加以分析评价,提出了股权分置后续改革实施的思路,以期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马守研 《活力》2006,(7):52-52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逐步的股权分散化。从根本上说,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绩效提升。但是具体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5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3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符号秩检验法分析了沪深股市股改前后绩效的变化和趋势。结果表明:实施股改当年及之后3年多数样本企业并没有达到绩效改善的效果,仅营运能力得到改善。这种股改带来的公司绩效的下降只是短期的,股改的积极影响正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角度,对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带来的财务舞弊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更强烈的动机迎合分析师盈利预测;审计任期越长、高管持股越多,上市公司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可能性越大。大规模事务所(四大)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达到预测的程度之间显著地存在着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角度,对股权分置改革可能带来的财务舞弊动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更强烈的动机迎合分析师盈利预测;审计任期越长、高管持股越多,上市公司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可能性越大。大规模事务所(四大)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达到预测的程度之间显著地存在着倒U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解对价内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建议。笔者认为,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而且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取流通权后所带来的流通溢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试点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已经低于其净资产时,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非流通股股东应将对价直接计入当期或以前年度损益,而不宜直接将对价作为一项资产确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37家股权分置改革纺织企业2004、2005和2006年的原始财务指标数据,采用T检验和两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平均秩检验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4个方面在股改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纺织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绩效暂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指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即对价的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中两类股东的利益分配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选择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同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庞芳 《价值工程》2010,29(32):52-52
本文主要在全面的分析股权分置问题的由来、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意义及其改革过程的同时,针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对价问题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进而,在本人能力范围内就对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对后股改时代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对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对后股改时代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45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趋同,但对价影响因素不同。结合理论分析,建议从统一对价的标准上来稳定股改的预期,这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的变迁为研究视角,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CAR)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改变侵占公司利益方式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另外,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文中的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逐渐显现出市场化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和并购市场绩效已产生积极作用,但并购活动中利益输送的动机和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