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聚焦     
“以房养老”受制70年产权在全国政协举办的“火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案办理会上,作为“以房养老”提案办埋部门的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少国家都采取“以房养老”的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  相似文献   

2.
本期话题背景: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日渐成为社会热点。据报道。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建议推行“以房养老”模式。九三学社中央也上交了“以房养老”提案。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在提案中描述了“以房养老”模式,并建议对此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他认为,60岁前能“人养房”,同时也就为60岁后的“房养人”做出了充足的物力准备,也真正体现出“财产为人服务,而非人为财产服务”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郭文婧 《上海房地》2013,(11):61-61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今年第四季度,全国各地老城区和已建成居民小区,要陆续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不过,目前“以房养老”在我国推行还面临传统观念的禁锢、政策法规的局限、商品房转让租赁市场不成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参照国外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出一个独特的“以房养老”模式。从这个角度看,以房养老或可双赢。一方面,房子这一“沉睡的资本”被激活,是解决支付能力问题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也会因之而有新发展。毕竞,单凭多数老人的退休金,要在养老产业中赢利,还有风险。如果把“以房养老”作为补充养老金,做大养老产业,无疑可能获得一个强劲的支点。  相似文献   

5.
峻岭 《上海企业》2013,(10):32-32
“以房养老”理念最早被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的孟晓苏引入国内。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建议成立专项课题组调研,选择大城市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2007年作为试点率先推行“公积金以房养老”,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以房养老”模式是通过住房“倒按揭贷款”的运作来实现的,是一种能够极大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新的社会保障方式。最早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是美国,新加坡也比较典型,但与美国模式不同。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养老问题,部分城市已经开始了“以房养老”模式的试点和创新,如南京汤山“温泉留园”养老院,北京“太阳城”,上海“以房自助养老”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60岁以前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所描绘的“以房养老”的模式。“以房养老”,到底适合不适合中国国情?“以房养老”,到底离中国人还有多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以房养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不同群体的老人,他们以各自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些多元的观点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个课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这种以房养老的模式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青睐、城镇居民以房养老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孙瑞灼 《上海房地》2011,(11):62-62
在民政部等12个部门与全国政协讨论养老工作会议上,银监会负责人表示,由于现有的土地制度决定房屋产权70年,“以房养老”难以推行。如果是房价上行期,“以房养老”问题不大,可如果是房价下行期,有可能遇到问题。(《新京报》9月29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重,现有社会养老模式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养老问题。“以房养老”模式则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它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选项。本文集中探讨了国内外以房养老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房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房养老”只是众多养老模式中的选择之一,非强制性,也替代不了全面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明确了其作为金融养老、以房养老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国内专家学者提出了“以房养老”新理念,并针对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做了系统的研究,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房养老”方案研究和试点工作已取得突破。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对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正在北京举行的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上交提案:为了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可以推出“倒按揭”的养老方法,以老人房产换取养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以房养老”传统精算定价法的基础上,以无追索权不可赎回产品为研究对象,以连续死亡模型代替现有定价研究普遍采用的离散死亡模型,构建一个更具现实应用价值的“以房养老”产品定价模型,并藉此通过精算模拟分析指出“以房养老”产品具有较强的利率和房价波动敏感性.在中国要实行“以房养老”,除了应破除观念约束外,还应营造一个稳定的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服务功能弱化以及未富先老的事实,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的养老现状,社会化养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也开始着手从顶层设计上盘活老年人房屋资产,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以房养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本文将对我国“以房养老”的现状与困境,以及“以房养老”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起源于荷兰,旨在解决住房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大量的“房子富翁,现金穷人”,“以房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众多国家引入了住宅反向抵押贷款,以美国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已覆盖该国4%的人群。中国开拓多元化养老资金来源,利用市场资源满足养老需求是必然趋势,“以房养老”的住房反向抵...  相似文献   

18.
张敏  黄英  黄娟 《宏观经济管理》2015,(3):79-80,83
以房养老是缓解我国当前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武汉市以房养老情况和探索具有典型意义。下一步,应实施加强政府全局统筹、房地产市场和以房养老"双赢"发展、加强以房养老金融保险产品推广力度和通过空巢、"失独"老人打开缺口等政策。  相似文献   

19.
李频 《上海房地》2010,(10):60-60
“月入8000元,却买不起房,只得租房结婚”,遭遇这一“杯具”的是著名画家杨林川的一名学生。杨林川(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南京市委常委)在接受《重庆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呼吁将炒房行为认定为犯罪。为此他已写完提案草稿,准备提交明年南京“两会”。数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给他博客发纸条,表示支持此议案、提案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  相似文献   

20.
丛诚 《上海房地》2008,(3):35-35
作为房地产市场化与社会养老需求结合的天然产物,“以房养老”热在大江南北的急剧升温,折射出我国脆弱的养老体系,正日益不堪承受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保障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