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竞争的深入,家庭用户成为运营商争夺的焦点。固网运营商纷纷推出针对家庭用户的品牌和套餐,而在通信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移动,则采用全球通家庭计划整合营销战略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2.
3G牌照的发放在人们的期待中又走过了2006年,国家对于3G的发展可谓慎之又慎。作为固网运营商的“救命稻草”,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过3G的发展寄予厚望。可是取得移动通信经营权并不意味着固网运营商就会迎来新的利润空间。在用户规模大、网络覆盖广的中国移动以及紧随其后的中国联通面前,固网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并非易事,相反如果经营不当,无疑会对增长乏力的固网运营商雪上加霜,因此在固网运营商取得经营牌照之后,如何运营也成为摆在固网运营商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优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况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在2003年在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 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慌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电信重组和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全业务经营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包括中国铁通)、中国联通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手段。由于中国移动与目前独立运营的中国铁通的特殊重组形式和目前新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发放方式,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携手开展全业务经营的形式相比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同,推动“固网业务+移动业务”的协同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铁通开展全业务经营的必要模式,也是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铁通参与中国移动3G时代全业务竞争的必然要求和唯一手段。如何推动中国铁通与中国移动的协同发展等问题成为当前两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联通面临的威胁 鉴于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电信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还要依赖传统的语音业务,新联通仍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与中国移动的竞争态势。另外,新的市场格局下,新联通又多了一位竞争者——中国电信。获得C网后,中国电信无疑会凭借其强大的固网资源和经营小灵通的经验,借此机会放手一搏,原来井水不犯河水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现在也不得不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6.
从资费竞争压力看中国移动公司的潜在盈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进  唐守廉 《当代通信》2006,13(1):73-75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资费竞争是电信市场竞争中最为激烈的竞争,自然垄断产生的高额利润使得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2001年以来至2004年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利润率,在整个电信市场遥遥领先。可用现代竞争理论“波特理论”全面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电信资费中的5种竞争压力,研究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制约移动资费的制定,这些力量共同决定了中国移动的潜在盈利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业》2008,(4):80-81
3月25日,中国移动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调整顺利完成第二次割接,中国移动用户向固网用户(电信、网通的小灵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不用再加拨“106”前缀。至此,中国移动圆满完成了全部短消息类服务代码调整工作,为广大用户的短信沟通带来了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8.
与一枝独秀的中国移动比,固网运营商这几年的日子过得的确不宽裕。据说,有的省公司连处级干部出差都要老总特批,因为差旅费太紧。固话业务由于受异质竞争影响出现持续下滑,已是所有人都明白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怎样在这种颓势中创新业务寻求突破,却体现出经理人不同的眼光与智慧。山西地处我国中部,不是发达省份,其信息产品与服务指标在全国排名倒数第8。但是,就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山西网通却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工作,不仅使全省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移动话音业务替代作用的增强以及VoIP技术的快速兴起,周网运营商所处的竞争环境、技术领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竞争压力迫使固网运营商不得不进行战略转型。纵观当前全球电信业的转型动向,两大方向主导了国内外主要电信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做综合信息服务商和以用户为导向。我国固网运营商的转型也不可避免地要以此为导向。与传统电信服务提供商不同,综合信息服务商除了能向用户提供传统语音、传真等业务之外,还要能提供视频、数据等信息增值业务供用户选择。固网运营商的转型势必要与广电、SP/CP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转型的背后体现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大趋势。由于IPTV业务融合了广电、电信两者的资源优势,是实现三网融合的突破口,因此开展IPTV业务已然成为国内外固网运营商战略转型的首选。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内容贫乏、不对等管制、盈利模式单一等制约我国IPTV发展的瓶颈,提出固网运营商的相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双刃性 非对称管制是政府扶持弱势运营商、平衡市场格局的一个重要手段。10年前,移动业务从原中国电信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中国移动公司。为了扶植当时还弱小的中国移动,政府监管部门不允许中国电信经营移动业务,并让这个不对称管制政策一直延续了10年之久。而当固网语音业务大规模地被移动语音分流,固网增长乏力时,固网运营商只好选择“剑走偏锋”,发展“小灵通”,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在移动业务井喷发展、固网业务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获得CDMA这张移动网络可谓是止渴甘霖。但机遇不代表成功,选取何种竞争策略将直接决定中国电信移动业务运营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电信市场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未来电信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的宽带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环境下,中国移动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就成为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决策。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宽带IP业务和城域网建设竞争现状的分析,剖析了中国移动建设IP城域网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个人通信移动化的趋势逐渐显现,特别是2007年以来,在中国移动率先推出单向收费的带动下,这一趋势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一趋势从四大运营商公布的2006年业绩上也可以得到印证:这一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之和是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净利润的174倍。  相似文献   

14.
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睥照是否就万事大吉?获得移动牌照后又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移动业务呢?是做移动通信市场的跟随者?还是移动市场的挑战者?……固网运营商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新进入者,在初期不能以尚未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与竞争对手单打独斗,应当选择差异化战略避其锋芒,充分依托固网运营商在固网资源、宽带资源和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选择更加有效的市场拓展/竞争策略,从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入手,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实现从当前的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目标迈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并以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为指引将竞争从当前的通信领域引向更为广阔的信息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5.
固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女 《当代通信》2004,(12):58-59
不利于电信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电信业市场竞争模式面临新的考验。面对固网新垄断,法律尴尬,运营商无奈,用户受损。驻地网以营商“占山为王”,损害用户的利益,必然搅乱整个固网市场秩序,这是更为恶劣的固网垄断。  相似文献   

16.
通信业市场苑争同趋激烈,数据业务逐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消费者选择消费的心理日趋成熟。资费套餐作为新的竞争方式能提高用户APRU值,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重塑固话业务品牌,有利于改进电信服务。资费套餐的设计既要方便用户选择,又要与移动运营商协调,以促进固网转型,优化电信竞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借全业务运营之东风,电信行业要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需要对自身的市场运营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网络构建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对中国移动而言,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体系、庞大的用户规模、初具规模的移动通信产业链、高效的内部运营管理等,这是应对全业务运营的坚实基础。行业洗牌重新布局后,各运营商蓄势待发,中国移动能否审时度势、制定出合适的策略,继续领先快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集团2010年的工作会议均已落下帷幕。无论是中国电信的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和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开创有效益规模发展的新局面;还是中国移动的围绕保持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与推进TD—SCDMA建设运营,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科学发展;抑或是中国联通的以“融合创造新优势、3G实现新发展”为抓手,加快市场拓展,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全面提升中国联通的综合竞争实力,关键词虽然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但大体上都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调整结构.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19.
面对重组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格局,三大运营商将会在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而具有战略意义的集团客户市场必然是竞争的焦点。中国移动在大众客户市场占据相对垄断的地位,但作为集团客户市场的新进入者.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较为不利的竞争地位。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面对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中国移动正在寻求一种摆脱价格战泥潭的更高竞争手段,这就是品牌竞争。中国移动现有品牌 移动业务发展至今,曾先后推出多种品牌,这其中包括语音业务的品牌,也包括数据业务的品牌。以下是各种品牌的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