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是农村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传统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迎来的创新发展新契机。虽然当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还存在缺乏资金来源,存在诸多风险隐患,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网络金融市场监管加强,融资渠道扩展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未来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必然会迎来新的创新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
农业小额贷款公司是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中服务于农业的重要金融机构创新。通过梳理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规则现状,分析当前出现的现实问题,提出有效建议。要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建立有效规制机制,制定激励性规制政策,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更好的实现普惠性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制度文件的梳理和三次问卷调查的对比分析发现,规模扩张是当前政策引导及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主流,但随着规模扩张趋于平稳,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支撑转型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是小额贷款公司的重要短板,需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为其提供支持。应该尽快明确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出台全国层面的指导性意见,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管制,通过引导其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4.
自《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吉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细则》出台以来,吉林延边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在支持中小企业及“三农”方面经济成效初显。但由于受到产品风险定价高、融资渠道狭窄、体制机制不完善、金融创新后劲不足和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东省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问卷与实地调查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现状良好,农村金融增量改革效果显现;信贷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空间广阔;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而做大愿望强烈;改制意愿强烈但路径依然模糊。在深入剖析其营运成效与改制困惑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出了该类公司的发展方略:把握定位,突出特色;积极改善与优化营运环境;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制度;明确公司属性,理顺管理体制;落实银监会相关文件为其预设的发展目标,择机改制试点;科学探索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小型金融机构的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户小额贷款是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实现农户与农村信用社双赢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分析,查找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贷款风险大、业务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并提出了拓宽贷款资金来源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型的小额信贷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善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和中小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较短,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各项业务的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退出风险等。为此,要尽快采取措施拓宽其融资渠道、完善内控机制、健全监管体系、明确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8.
小额贷款公司对规范民间资本、服务三农、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其还处在尝试阶段,存在着诸如设立门槛高、监管主体不明确、风险控制能力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了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应当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下称《指导意见》)。至此,小额贷款公司身份正式予以合法化。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是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与日俱增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各地涌现,自上世纪70年代兴起后,小贷公司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开展了小额信贷试点。小额信贷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个人和微小企业融资的最好工具之一。它在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因为小贷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只有九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身份定位不准确、税负压力大、业务范围狭窄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资金的不足是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永安市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实践与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永安市林业融资模式是由省开发行向永安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再由国投公司委托永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向永安市的林业中小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贷款的中小企业和农户将林权作为抵押物抵押给国投公司。永安市林业融资模式的改革实现了林权作为抵押物的突破,增强了林业对社会资本的配置能力,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实现了林农增收和林业增效的目标。深化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必须建设社会统一的林业要素大市场,完善林权管理的服务机制,推动森林保险业和林权典当的发展,增强金融机构内在动力,探索小额贷款的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银行信贷是土地收购储备之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在土地收购储备供应过程中 ,银行贷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负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不规范操作等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 ,文章提出了掌握国家宏观政策 ,规范放款行为 ,分析可能风险 ,加强防范对策研究等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赣州市油茶贷款项目为例,国家开发银行针对由于经营主体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项目自身盈利能力不足、抵押担保资源有限等问题,导致精准扶贫产业在对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时面临难以直接承接贷款、缺乏充足的还款来源、信用结构难以搭建、无法达到贷款要求和条件,限制了社会资本和商业性金融的进入,使精准扶贫产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对支持精准扶贫产业的融资模式进行了创新:构建统贷和承贷平台,实行资金统贷统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充项目还款来源;搭建项目信用结构,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根据项目资金需求,优化贷款产品结构,并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贷款项目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例,分析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融资造林的影响,探析林权抵押贷款能否解决农户造林资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缺乏造林资金,现行农村信贷供给不能解决农户造林资金问题。林权抵押贷款为农户融资提供了渠道,有助于缓解农户造林资金压力,但金融机构提供的林权抵押贷款与农户造林实际需求不符,限制了农户利用贷款投资造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技能人才在企业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技能人才不断补充新知识,加强继续教育。企业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对企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调查发现目前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状况存在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经费支持力度不足,缺少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缺少个性化安排以及对继续教育重视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政府保障,完善企业培训制度,同时加大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形成激励机制,为企业技能人才提供个性化的继续教育,促进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没有发展起来,但随着房地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动产信贷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突破口。文章介绍了不动产信贷证券化的基本原理;进而分析了我国实行不动产证券化的必要性;最后就在我国实行不动产证券化的机制完善和制度创新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浙江省丽水市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地区255个林农的贷款可得性、内在联系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39%的林农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有需求,11.76%的林农成功获得贷款;丽水试验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存在供给范围较窄、公益林小户和大额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负担、公益林面积、贷款期限是影响林农收益权质押贷款需求决策的因素;在需求约束下,年龄小、受教育程度高、公益林面积大、优质存量客户的贷款可得性更高,并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可得性更依赖于林农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浙江省林业厅的统计数据,研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结果表明:林业金融资本不足是浙江省林业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作为融资工具的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着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林地流转不畅通、保险机制不健全、评估机构专业化欠缺、担保机构不完善以及扶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建议:提升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服务机构;加强林业产业政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构建哈尔滨市农村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尔滨市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和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的探索实践,剖析了哈尔滨市在林权抵押贷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大力度,尽快出台哈尔滨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完善服务功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持;建立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创新评价机制和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保障和补偿机制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