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专业大户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农业增效、农村增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农村缘文化的发展推动大户以三种不同的方式产生,并推动大户带动型产业化组织的不断发展。大户带动型产业化组织受其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来,大户型产业化组织出现与其他经济组织融合的倾向,并随着家庭农场的兴起,大户带动型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剖析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龙头企业发展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企业融资难、环境资源约束增强、科技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并在明确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3种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具体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创新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标准化建设及科技支撑力量等6个方面提出优化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路径。由于江苏省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些对策的提出不仅能促进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为整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晋中市寿阳县、平遥县和吕梁市文水县的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了农业示范园带动型、合作社带动型、联合社带动型三种生产托管模式,对比不同农业生产托管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针对农业生产托管在组织管理方式、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创新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后的又一伟大创举。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烟、糖、茶、胶等传统产业,通过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到2004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2085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955个,中介组织带动型94个,专业市场带动型71个,其它组织类型965个。 种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难点是利益机制的建立目前,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专业市场带动型,龙头加工、运销企业带动型,科技组织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四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最终要实现产业化经营,还需靠龙头企业(包括专业市场、加工、运销、储藏等企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海郊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创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服务组织带动型”就是其中的一个。所谓“服务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在一定地域或行政辖区范围内,通过发展农村教一体化的服务经济实体或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户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身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服务组织与农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农科教一体、产加销成龙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以服务组织为产业化的“龙头”,通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机作和销售等服务,引导和组织农民开发培育当地的优势产品,形成主导产业,依…  相似文献   

7.
龙头企业应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有两种基本的各具特征的形成方式,即“龙头”企业牵头带动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吸纳加入型。在“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 农户”的组织模式中,“龙头”企业是参与者、引导者,其在合作组织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必须建立各种宽松的外部机制,保障龙头企业积极作用的发挥,并以此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促进产品的销售中,农村经纪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农村经纪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农村经济人队伍中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信息反馈不及时,指导生产功能和辐射带动力比较弱的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形成,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关注、呵护农村经纪人,加快培育、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相似文献   

9.
农户对产业化联盟的认知分析:以赣南脐橙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突破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的现实选择,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是目前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的交易嵌入在一定的交易情境中,交易情境的变化要求相机使用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手段。联盟的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绩效。农户对交易情境、治理机制和联盟绩效的认知关系到联盟稳定性进而影响联盟绩效。对赣南脐橙业农户的调查表明,公司与农户联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有的放矢地推出联盟治理措施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2004,(4):7-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厅(局、委): 农村经纪人是活跃在农村经济领域,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纪人队伍日益壮大,作用不断增强,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规模小、组织松散、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重视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农村经纪人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各地以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或结对帮扶活动为抓手,摸索出构建新格局的方法和路子,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可在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城乡干部人才队伍、加强城乡党员动态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整合城乡党建工作资源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效运营的关键,其完善程度影响经营绩效。本文基于中国4省(区)7个地级市221家农民合作社的访谈问卷数据,探究以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约治理不仅对合作社经营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能通过促进关系治理间接提升经营绩效,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存在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关系治理水平较为相似。相较于公司从属型合作社,原生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水平较低,公司主导型合作社的合约治理程度较高。因此,合作社需要审视缔结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征,妥善运用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两类机制,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农户行为视角提炼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影响因素,并试图找到影响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主要因素,揭露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规律。[方法]文章分析影响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主要因素有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得模仿机会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上述3个主要因素选取一系列变量,在对变量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后,建立模型分析农户行为的正负影响。[结果](1)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加入合作组织是正的影响,即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越愿意加入合作组织;(2)农民可得模仿机会越多,农民参加合作组织的比例越高,即通讯设备越普及、交通越发达、合作组织数越多、合作组织中成员数越多的地区,农民在合作组织中模仿学习的机会越多,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比例越高;(3)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比例越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越多、农产品不存在滞销问题,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效益不高,因此农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组织。[结论]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可得模仿机会对农民加入合作组织是正的影响,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加入合作组织是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鹅湖镇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青鱼产业,在带动当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本文介绍了甘露青鱼产业化发展概况,探讨了甘露青鱼产业化经营主要组织形式、标准化养殖及品牌建设情况,提出了强化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等推进甘露青鱼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计红 《南方农村》2013,29(4):37-40
随着城乡格局的不断变化,人口的大量流动,各种制度不断改革,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问题日渐凸显。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一现象阻碍了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导致了部分弱势群体陷入贫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后果,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法]以财政部试点文件财农[2015]197号为指导,以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8县区80个试点村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案例。运用综合分析法,探究"四位一体"发展框架。[结果]文章创新性提出了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章立制、培养能力、扶持产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构架。其中,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首要关键环节,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合法组织保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与合作社章程建设是合法的制度保障;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是人才保障;因地制宜,选好产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发展的支撑。[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以期为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e mids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reform, new forms of farmer organization have emerged, some initiated by farmers themselves, but most throug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Based on national survey data complemented by two in-depth case studies of rural cooperatives, an analysis is made of the rol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new farmer organizations. Chinese rural cooperatives predominantly facilitat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market integration. This is supported by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the Cooperative Law of 2007 oriented towards the commoditization of smallholder farming. There are some cooperatives not primarily motivated by commodity imperatives, but by the fulfilment of agro-ec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functions. To date, the rol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non-mainstream type of rural cooperative has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f China is to become a ‘green society’ as proclaimed by the government, more attention and support to this type of cooperatives seem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8.
梅德平 《中国农史》2004,23(2):102-107
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即“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共和国成立后农村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微观经济组织的制度演变,实质上根源于共和国成立前的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实践。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各个发展时期互助合作组织变迁的历史轨迹,重点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这种组织制度变迁的制度绩效与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则,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研究和探索。研究方法:以自治、法治、德治相协调为视角,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实践做法,对不同实践做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不同的实施路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协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则设计的基本路径,对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研究结论:针对当前相关实践中存在的自治、法治、德治失调问题,应当将自治、法治、德治协调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规则设计的主线,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立法体例、认定主体、程序规则、判定标准、丧失资格、司法救济、协同保障等内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