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也许就是在昨天,许多人还在为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忧心忡忡;殊不知今天许多企业就开始为招不到民工而愁眉苦脸。 相似文献
2.
3.
4.
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资本、劳动是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两个要素中,资本和劳动的稀缺性与丰富程度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却相对过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国家农调队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年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人增长到1134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9%,总体上转移速度较快,2002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400万人,比2001年增加约470万人,到2003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比上年增加490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但是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却多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探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一、“民工荒”现象 自2003年起,一度仅在个别企业、地方出现的用工短缺,并不像人们当初设想的那样,只是一种季节性现象,而是迅速蔓延到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等国内多个地区,且历时已1年多,目前仍没有缓解的迹象,并逐步演变为局部地区招不到工的“民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情况表明,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浙东南、闽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缺工比率约为10%。珠三角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有近200万人的缺口。其中,深圳约缺40万人,东莞缺27万人。在福建,泉州和莆田2市共缺10万人。浙江温州等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民工荒”的出现已经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同行业生产产生了直接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过去,我们视其为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忧心忡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凭借 相似文献
6.
7.
8.
9.
长期以来,国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解的偏差,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制度缺失、权利缺失和中间劳动力领域结构性短缺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民工荒”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而工资上涨也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补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工荒”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似乎可以源源不断供应的农民工,最近突然在沿海地区紧张起来,尤其以珠三角更为严重。与此同时,原来的民工输出地更是出现了反常的民工回流现象。据称,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其中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用工缺口达200万人。国务院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广东6000多间制鞋企业中,缺工超过10万人。从去年9月至今,东莞缺工人数已经超过30万,尤以技术工人居多。 根据今年第二季度广东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今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58.45万,求职者57.50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国特殊国情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选取深圳农民工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沿海地区对外来农民工的“吸力”下降和内地城市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拉力”上升共同引起了沿海地区农民工短缺。 相似文献
12.
从“技工荒”现象透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和技工短缺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从“技工荒”现象的出现,透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技工荒”现象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解决当前我国技工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今春以来,福建、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此种现象正在向内地,包括西北地区蔓延。在兰州,不仅需要强劳动力的建筑工地很难找到民工,就连找保姆也异常费劲。在西安,许多过去由民工来干的保安、勤杂工、普工,如今已是有岗无人。街上许多相邻的餐馆门前纷纷贴上了招聘服务员、配菜工的启事。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找民工难,留住民工更难。 相似文献
15.
16.
11月初,一条招工信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厦门厦华本月内重金急聘120位平板电视设计师。据悉,这些设计师为高级蓝领,年薪可达30万元。据厦华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总经理曾庆将介绍,目前厦华急需的优秀设计人才有几个方面:如平板电视产品造型设计师、平板电视产品平面设计师、平板电视产品结构设计师、平板电视产品模具设计师等,总数大概12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7.
18.
19.
“民工荒”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民工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在剖析当前理论界对“民工荒”产生原因的种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五方面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加入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政府支持;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