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及“救市”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高投资、高房价、高利润和高税收"之后,开始步入调整期.此次调整既有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有行业自身的原因.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的成因,因地制宜出台审慎、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并借市场调整之机优化结构、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是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及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经济月刊》2012,(3):139-139
2月9日发布,5天之后被紧急叫停。这是安徽芜湖发布的一个地方楼市新政所面临的遭遇。这套被解读为变相放松房地产调控力度的楼市新政,一经出台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年前的佛山到今天的芜湖,每一次地方政府迫不及待的房地产松绑尝试,都遭遇到了再次被绑。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财政三职能划分中,经济增长历来被认为是中央政府的职能.然而,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省、市政府却积极出台各项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在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借助地方实施制度创新;而在分权改革强化的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始终存在.特有的城市经营模式使地方政府密切关注楼市,而分割的市场格局则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调节效应.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很可能形成新一轮投资拉动增长的局面,并由此加剧财政风险和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2006,(8):60-63
国六条具体细则的出台,曾经给人们以极大鼓舞浪。各路风云人物浪头博弈“国六条”将成为本年度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同时也为各级地方政府实施具体的宏观调控措施规划了总纲。 房地产调控为什么这样难,到底难在哪里?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绝大部分城市,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人,都在静观其变。鉴于本轮调控的重点是调整住房结构、稳定房价、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住房公平,其中部分措施对今后的住宅产品形态、价格走向等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开发企业、购房人该何去何从?政府下一步将如何动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邀请了业界人士以及规划部门有关人士,试图解读以上命题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一定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创新,促进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又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因此对待地方政府竞争,要加强立法予以鼓励、规范和协调,从而得出要建立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在相邻区域内建立合理的分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政府投融资法律制度的缺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潜在的风险日益累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制定《政府投融资法》的法律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行业的调整格局还将继续,但积极因素正逐渐增多。从政策面来看,其积极作用将在2009年陆续显现效果,且利市政策出台仍存预期;从市场自身基本面来看,也将在2009年底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各地房价不断创下新高。面对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调控政策的实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以地方政府最为突出。本文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行为特征,在分析双方博弈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双方博弈的内在机制,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为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杜绝地方政府的抵制行为,而地方政府获利的行为则是抵制中央政府的各种调控政策,并且为了取得成功常常采取变相抵制措施。最后,本文分别针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能够达成合作博弈,更好地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代经贸》2012,(5):9-9
3月2日,住建部负责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司长表示,与中央政府调控要求不符的地方政府“微调”.已经被一一“叫停”。他强调,露头就打,绝不允许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唱反调。  相似文献   

10.
李一戈 《商周刊》2011,(23):57-57
绿城申请破产的传闻再次袭来,其董事长宋卫平"不得不"挑灯夜书千余字,勇敢辟谣,如果中央政府能够顶住地主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坚决将此轮房地产调控推进到至少2012年三季度,那么,基本可以预期,中国房地产的最大一波破产倒闭潮,将在2012年出现。  相似文献   

11.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把有关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争鸣推向新的高潮。本文就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框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中国宏观政策的协调运用、中国宏观调控的绩效,以及未来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梳理,并对相关观点做了简单评论。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变化,但是随着稳增长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了软性托市政策。如地方住房公积金放宽贷款条件、政府用补贴帮助特殊居民进入市场、要求当地银行进一步放宽首套购买住房者信贷条件、对购买主体重新界定等。如果地方政府的这些软性托市政策进一步得到默许,这将给住房市场一个错误信号,即新一轮的住房投机炒作又可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税收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涛 《当代经济》2008,(9):66-67
税收政策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房地产税收占开发成本比例偏小以及房地产业的垄断性为房地产商提供了转移赋税的机会,房地产“利益联盟”形成的“规制俘获”以及现行税制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税收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应改革税种、调整税率,正确处理税、租、费三者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公债政策主要指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地方债券发行、使用、流通、偿还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债政策问题主要体现在现行诸多不恰当的政策阻碍地方政府举债显性化,而缺少一整套关于市政债券的具体法律与法规来保证地方政府宽松的发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孟敏 《经济论坛》2004,(2):123-124
按揭一词源于英国法的Mortgage音译,英国法中的物的担保(real securities)有三种类型:一是由担保权人获得标的物财产的一定权利,在债务人清偿后,将该权利交还担保权设定人的权利移转型担保。二是通过债权人对担保财产的占有而担保特定债务的履行,于债务人清偿债务后,将对物的占有恢复为担保权设定人的占有转移型担保。三是既不存在权利转  相似文献   

17.
继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抑制房价快速上涨之后,地方政府博弈楼市调控,"对策"迭出:继佛山试探放松"限购令"未果引发关注之后,安徽芜湖又以财政补贴"割肉救市",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月9日,芜湖市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影响,今后也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地方政府的协调与合作继续走向深化,用法制促进协调,用法制保障合作,值得关注并认真进行研究。在此,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法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1,(10):4-5
谢国忠:中国房地产或于2012年崩盘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日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为保持高增长而将房地产投资最大化。地方政府乐此不疲。这可以快速体现地方领导政绩,同时也为地方财政带来巨额收入。“除非通过改革地方政府的评估机制来扭转这一趋势,中国未来两年的资产泡沫将越吹越大,而现在的状况已相当危险。”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2010,(5):91-91
目前所有的调控政策其实都没有触动房地产涨价的真正主角的利益:地方政府、开发商与投机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