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知识联盟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价值工程》2004,23(5):42-45
企业知识联盟的脆弱及非持续性一直是企业建设知识联盟实践时常遇到的问题.本文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竞争合作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参与方如何建设持续、长久的合作型企业知识联盟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众多学者从知识特性、组织层面以及联盟层面出发,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鲜有学者基于组织间制度差异的视角,对联盟间知识转移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探究了组织间制度差异影响下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提出了组织间制度差异影响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组织间制度差异越大,战略联盟企业转移知识就越困难。并且,组织间制度差异通过联盟关系质量影响联盟企业转移知识。此外,本文进一步指出,战略联盟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联盟知识管理能力,减弱制度差异对战略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人概念,对于同质竞争企业之间建立知识共享联盟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同质竞争企业依据企业的技术能力、知识能力的强弱和资金实力三个方面将企业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竞争企业知识联盟间知识共享进行了收益与成本分析,得到了同质竞争企业知识联盟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条件,并对处于联盟中不同地位的企业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知识联盟中的学习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联盟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 ,在知识联盟中却蕴含着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 ,制约了知识的有效转移。本文首先从知识、企业和联盟对象三方面分析了联盟中学习障碍的状况及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翟璇 《企业经济》2014,(3):65-68
随着资源全球配置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跨越国界的联盟便是其中的典型形式。在国际企业联盟中,知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关系着联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对其处理的方式和结果还直接影响到联盟关系能否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对国际企业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给出了知识的类型和基于国际企业联盟的知识转移的过程,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动因,最后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国际企业联盟中知识转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通过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实现技术联盟的聚合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知识联盟与企业隐含性知识转移;知识联盟与学习和创造新的知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了接近新知识、获取和转移合作伙伴知识的重要平台。文章通过综合分析联盟目标、透明度、知识性质、吸收能力、联盟界面管理和知识的相关性等因素对联盟中知识获取的影响,探讨了企业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新知识、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张坚 《企业经济》2008,(1):35-37
企业技术联盟是建立在企业间知识资源组合的基础上,知识是企业技术联盟产生超额利润的关键资源,知识共享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本文主要从知识特性、企业自身及联盟伙伴三方面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指出技术联盟组织一方面要通过知识合同或者知识产权措施来保护和奖励共享隐性知识的成员;另一方面也要营造隐性知识管理的环境,为成员探索隐性知识的转化方法创造条件,旨在提高企业技术联盟中的知识共享效率,使社会福利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9.
战略联盟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Strategy Alliance)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联盟数量更是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但是,伴随着联盟数量的增长,联盟的失败率也是很惊人的。斯皮克曼等(1996)估计战略联盟失败率为60%。威德曼(1998)甚至给出了70%的更高数据。美国安德森咨询公司也曾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结论,66%的联盟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战略联盟会出现如此高的失败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知识管理,尤其是从知识转移的角度来研究战略联盟及其成败的原因。最近的调查显示,71.43%的联盟企业表示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资金,而是获取先进技术信息、共享知识资源。而知识共享的程度又取决于联盟成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如果联盟成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足,必将影响联盟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和转移,进而导致联盟的失败。所以,研究战略联盟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战略联盟企业可以吸收联盟外的知识,也可以吸收联盟内的知识,本文只研究联盟内知识的吸收。一、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与内涵(一)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Cohen&Levinthal(1990)在他们发表于美国《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10.
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是从知识角度来分析联盟的动机与内容。广义地说,它是指企业与企业或其他机构通过结盟方式,共同创建新的知识和进行知识转移。 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知识是国内企业在作联盟伙伴决策时出现外向偏好。发展中国家企业知识存量有限,与先进跨国公司联盟无疑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联盟的主要动机是,学习中国本地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蕾  朱妤 《价值工程》2007,26(7):53-56
近年来,企业集团的国际化、联盟化,竞争与合作的趋势仍在继续。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突出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利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的合作竞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价值工程》2005,24(1):112-114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大的业务,它是一个动态的企业合作竞争过程。当今企业竞争的特点是追求“双赢”,合作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大趋势。本文对企业并购合作竞争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企业并购是一种动态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物流企业联盟的风险状况,首先在分析物流企业联盟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物流企业联盟风险评价指标,然后运用熵权理论及模糊数学,建立起物流企业联盟风险的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魏纪泳 《价值工程》2007,26(9):56-59
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迅速提升核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合作创新联盟成员之间充满着竞争性学习行为。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合作创新中伙伴的学习行为进行建模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广泛研读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创新联盟成员组织学习特征,试图对合作创新联盟中成员知识学习行为进行建模分析与描述,并希望引起大家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亮  陈一君 《价值工程》2006,25(6):80-85
本文就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及稳定性问题作了阐述,进而讨论了导致战略联盟不稳定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企业间信任与合作机制建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螺旋型知识共享创新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潇明  何建雄 《价值工程》2010,29(35):11-13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日趋激烈的同行业外部市场竞争,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的增长将逐渐成为了企业寻找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知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也是知识管理的难点。根据企业的实际,选择合适的知识共享模式,是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为背景,首先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涵义、过程和障碍,然后提出了构建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ternet的虚拟物流企业联盟信息技术平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物流企业联盟虚拟化构成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平台。在实现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对联盟成员的物流信息化改造的基础上,建设一体化的电子物流运作系统,并搭建物流企业组建物流联盟的虚拟物流市场,为物流企业实施虚拟化的物流联盟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国内企业建立供应链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璇  林海 《价值工程》2007,26(12):63-65
供应链联盟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对供应链联盟在西方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成功经验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联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指出国内企业应该怎样建设供应链联盟。  相似文献   

19.
论基于顾客联盟的核心竞争能力培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文兴  梁玲 《价值工程》2005,24(2):91-93
传统的战略理论的假设顾客是企业的外部变量,因此各理论学派都企图从企业内部培育出核心竞争能力。但在市场高度扰动的环境下,企业仅仅依靠内部资源是很难在市场上获得独特优势。所以企业需把顾客纳入企业管理的范围内,建立自己的顾客联盟,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反馈控制模式,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利益均沾"、互惠双赢"的目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系统是复杂反馈系统,通过反馈机制,不断调整系统,促进合作的顺利实施。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反馈控制机制需要强化控制意识、控制机制实施和构建信息系统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