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根据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为1953~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的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第一个时期,我国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计划形式进行资源配置,由于经济信息收集慢,决策过程长,政策传导速度快,容易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从而产生大起大落,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时间短、衰退时间长且波动剧烈的特点;第二个时期,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逐步替代计划的形式进行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方式逐步成熟,经济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呈现出增长时间长、衰退时间短且波动逐步平滑的特点.可以说,1978年以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历史而客观地看待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动产作为重要的投资领域,其波动对实体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只有加强对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特征的研究,做到正确理解我国不动产经济的波动规律,才能保证我国不动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结合我国不动产经济的发展形势,正确分析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特征,保证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为提高我国不动产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达军 《财贸研究》2007,18(2):1-10
本文利用HP滤波、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总量经济波动的结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26年中,我国总量经济波动既受需求冲击的影响,也受供给冲击的影响,但两种冲击的强度和对总量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1997年之前,需求冲击一直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但自1997年之后,由于两种冲击的互补效应,总量经济波动有所收敛,经济运行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就单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而言,1998年之后,供给冲击逐渐超过了需求冲击,成为自2002年之后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适时地由需求管理转向供需同时管理应成为今后宏观调控的主要取向。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经济衰退、经济萧条、经济复苏和经济繁荣四个阶段,并且,这四个阶段也经常被用到对国民经济状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波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周期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的,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是我国政府制定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了经济波动理论,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看待新常态以来或者是反危机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看待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这三个问题都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也就是从中国的特殊性出发来展开讨论。中国反危机政策出台过晚?  相似文献   

7.
亚洲经济波动的传递与我国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宜红 《财贸经济》1998,(11):48-52
近来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面临较大的压力,国内外各界人士十分关注我国的经济是否会受到此次冲击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本文着重分析亚洲经济波动向我国的传递机制,并对我国政府所采取的稳定汇率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作出评价。亚洲国家货币的大...  相似文献   

8.
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使我国的体育产业有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而作为其中最直接的受惠行业之一,体育用品的生产特别是出口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2008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10.6%、净减少50.2亿美元的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依然表现抢眼,2008年1月我国体育用品类产品出口金额为97139.97万美元,同比增长35.42%。体育用品现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中最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它为出口创汇,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波动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政府政策、技术冲击以及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因素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在实际经济环境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因素之外,还存在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着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其中,能源价格冲击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研究了能源价格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大地带经济波动研究的匮乏以及各地带经济波动与我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密切联系,本文利用H-P滤波以及单位根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波动以及它们与总体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经济波动与三大地带经济波动在曲线走势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并且是中部地带而不是东部地带对我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而西部地带对我国总体经济波动基本上没有影响。本文还对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玮 《财贸研究》2003,(4):41-46
一般认为,财政分权是不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但只要措施得当,在财政分权改革中使宏观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并不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前的分权改革是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改革开放以后的财政分权却并没有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从稳定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我国下一步财政分权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对地方公债进行监管可能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保持宏现经济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刻变化的一年。汽车工业结束了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今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而较快的增长。其理由:一是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发展为汽车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基本保证;二是国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和有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汽车发展环境的改善;三是轿车经历了2004年的降价风潮后,  相似文献   

14.
保险业有社会管理、经济补偿、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功能,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其地位与影响日益显著。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就注意到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经过多年国际实践和研究,论证了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近30年的数据显示,保险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其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然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一现象在近几年尤其显著,所以本文针对该事实,实证分析验证对保险业有重要影响的宏观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伟 《商》2013,(17):247-247
目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未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调控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李旭旦 《商业研究》2006,(19):175-178
中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影响、甚至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同时证券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子系统也在能动地改变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7.
姜洋 《商场现代化》2005,(35):335-336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IS-LM模型,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结合起来,用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的时机和效果,本文通过IS-LM这一经济学的经典模型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2005,(5)
去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刻变化的一年。汽车工业结束了前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开始步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今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而较快的增长。其理由: 一是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发展为汽车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基本保证;二是国家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和有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汽车发展环境的改善;三是轿车经历了 2004年的降价风潮后,不少产品价格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有些产品已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将会逐步消除;四是车价的继续下降将有效地促进汽车需求进一步上升;五是进口汽车总量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不会对国产车形成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意义的宏观经济也随之变化,已经超越国家甚至地区的范畴,并且微观经济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对我国经济来说,微观经济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个体企业的发展使得微观领域越来越复杂。实现政府干预以及市场调节之间的结合,从而推动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大势所趋。本文简要介绍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实现我国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宏观经济能够决定股票市场的波动,而股票市场则能够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反映。因此,合理探索我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促进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推动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良好发展,并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