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少雅 《经济论坛》2003,(15):68-69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为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主要是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也使农村中小学的“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如何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顺利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机制的基本思路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十分重视对义务教育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纠正了教育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与中央要求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审计监督制度建设密不可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并存影响,针对义务教育财政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依然较为薄弱,特别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审计监督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客观上要求广大理论和实际部门应予重视和适时研究完善.本文在对现行义务教育财政审计监督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基础上,揭示了现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农村义务教育审计监督作出了制度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宇 《财经科学》2007,(10):118-124
由于投入总量、结构、投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长期短缺,导致教师工资拖欠、公用经费缺乏、硬件建设滞后、校舍改扩建资金缺口较大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当通过加强民族教育立法,改革和完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强化中央和省一级政府的投资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等措施,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从而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新时期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的,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的检查,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各级中小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尚不明晰,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也不健全,特别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面临诸多新问题的困扰。构建新时期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中出现了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不断蔓延的势头,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规定:“为支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中西部困难地区建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财政将给予适当补助”。为贯彻《决定》精神,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办法予以补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陆远权 《经济师》2011,(10):66-67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显著,西部地区内地区间和城乡间义务教育差距较大,如一些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生源和师资配制不均衡,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加大经费投入,合理调配学生生源,保障教师工资收入是完善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1.提高国家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基础教育投入是整个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弱势地位,首先需要提高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在预算安排时,要按照“三个增长”的标准安排教育支出,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可以考虑开征教育税,取代现在的教育费附加,将各类企业都纳入征税范围,从而拓宽税基,稳定税源,专款专用,使财政的教育支出具有更加可靠的收入来源。调整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中的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收入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州 《经贸实践》2016,(6):121-122
我国教师工资制度一直在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收入水平较以前大大提高,但改革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收入不公平性、工资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不足等.基于此,本文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收入分配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财政赤字没有得到彻底的抑制,还呈蔓延趋势。有相当一部分县乡行政人员和教师工资不能保付,建设资金十分困乏。目前,我国财政集资和分配资金的方式,严重地阻碍了改革的进程。财政体制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本文就财政体制改革谈点初步构想。 构成财政困难的原因 造成财政困难,形成财政赤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这几个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0.
税费改革与"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的财力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是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的,可它却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投入经费来源渠道、义务教育经费收入规模及义务教育投资规模和结构。税费改革使农村义务教育筹资渠道更为单一,使义务教育投资更依赖于县(市)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县级财政无法承担义务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经济同步增长的重大责任。因此,伴随着税费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改革措施的实施与落实,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将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上移,实行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税费改革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收入规模及其投资规模和结构,使义务教育投资更依赖于县(市)级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而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县级财政无法承担义务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经济同步增长的重大责任。因此,伴随着税费改革和农村经济政策改革措施的实施与落实,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措施应该是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将义务教育发展责任上移,实行建立以中央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讲,免费义务教育并非“免费午餐”。教育无论采取什么办学方式,都是需要成本的。选择全免费义务教育方式,只是使义务教育这个“公共产品”从目前的混合购买方式向纯公共购买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全免费上学,政府方面就必须承担这笔开支费用,这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是政府为公民无偿提供基本受教育机会的具体体现。那么,在现阶段我国政府有没有能力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到底需要增加多少财政资金?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要想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全免费制度,每个县须增加投入的教育经费底限每年为4300万元,如果全国有2/3的县需要中央和省级财政来支付.大致推算政府从一开始就要增加财政投入688亿元。这里还不包括城市地区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这是比较粗略的估算。因为每个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大不相同的,其所需义务教育的费用也肯定差距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平均数据作为其“底限”;而全国需要2/3的县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来承担支付,就更值得推敲了。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在其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约1.3亿,按小学生为初中生人数的2倍计算,农村小学生约8500万,初中生约4500万。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生均财政经费比例的国际平均数算,小学生每年每生需5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需1000元,两者合计需要675亿元。这里也没有包括城市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且其参照标准是国际平均数据中的生均财政经费比例。实际上,我国2002年义务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已经达到1700亿元,义务敦育阶段在校生生均财政教育经费为880元,已经接近和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因此,这个数据的匡算也是有问题的。笔者认为,准确测算我国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主要需考虑两个因素(1)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因为每年的在校生人数都有变动.只能用一个略大于平均数据作为参考。根据这个原则估算,我国农村地区小学在校生约1.05亿(含县镇),初中在校生约0.55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在校生合计约1.6亿(为最大数)。(2)义务教育免费标准问题。按照我国2004年秋季起在全国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的收费标准,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6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260元。根据规定,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一费制”的浮动范丽,但浮动范围不得超过20%。按此计算,农村小学每生每年最高收费标准为192元,初中每生每年最高收费标准为312元。将上述在校生人数乘以最高收费标准,就可以得出农村地区实施免费教育大致所需的费用。测算结果是,仅在农村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只需要国家财政增加财政支出约370亿元。如果实行巾小学教科书的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那么“一费制”中的教科书费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大幅下降,“一费制”实际收费标准也会下降。因此,如果仅在农村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国家财政只需要增加投入370亿元左右。由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费制”收费标准较高,加之城市地区免费义务教育不可能与农村地区同步实施,考虑到物价因素,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免费标准可能达到460元。这样,全国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大约需要国家财政增加支出600亿元左右,这个数据是比较积极稳妥的。(二)国家财政能否保障全国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从总体上看,我国财政收入己达到2.63万亿元规模,且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税收增收额超过5000亿元。全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总共只需要600亿元,而且全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是分阶段进行的,每年大约只需要增加财政投入100亿元左右,应当说,财政资金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具体来说,国家财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支出,增加免费义务教育的投入1.从财政超收安排上看。我国财政总收入规模尽管很大,但由于长期以来财政支出实行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实际不可能将全部增收资金用于专项解决义务教育免费问题,只能在财政超收上做些文章。以2005年为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进出口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1%,财政总收入规模达到近3万亿元。应当说,这个计划和预算是非常稳健的。从2005年一季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全国GDP增长9.5%,税收增长20.4%,经济和税收的增长比是12.15。按此测算,全年预算总收入可能达到3.2万亿元,财政超收可能达到2700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实际超收2637亿元)。如果将财政超收的5%用于支付免费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一年就可以增加免费义务教育经费13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类型教育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教育财政分权对地区总体的义务教育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城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农村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省级政府与省级以下政府之间的教育财政分权对城镇和农村的义务教育产出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3)教育经费投入对城镇的义务教育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村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文章指出,应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而向省级政府集权则有利于提高城镇义务教育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但依靠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的义务教育投入,不仅难以完全满足义务教育实际需求,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投入分配不公的格局.实地调查还发现,义务教育事权上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义务教育供给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需要上级政府采取合适的干预机制,在均等地方财力的同时,着力解决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激励不足的问题.另外,要适当增加乡镇和村参与义务教育财政决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与重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云峰 《经济问题》2007,339(11):78-8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化,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仍然无法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教育经费投入的长久稳定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朱仁华 《时代经贸》2008,6(4):71-72
近些年来,中国的民办义务教育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这其中,财政也在发挥着资助者的作用,以引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但这其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即是从财政资助民办义务教育的理由谈起,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最大难点,受财力制约和宏观政策引导缺位的影响,地方投入为主的财政制度很难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全面、长远的支持。针对学界期望通过创新或完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观点,本文提出不同看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差异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事权体制上做大的调整,将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上划中央政府和财政,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选择。本文尝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制度缺陷的视角构建框架,为农村义务教育事权体制改革寻求另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朱仁华 《时代经贸》2008,6(2):71-72
近些年来,中国的民办义务教育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这其中,财政也在发挥着资助者的作用,以引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但这其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即是从财政资助民办义务教育的理由谈起,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中国的民办义务教育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这其中,财政也在发挥着资助者的作用,以引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但这其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即是从财政资助民办义务教育的理由谈起,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熏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