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采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框架,估算了1994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实际汇率高估则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因而,避免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应成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失调程度:1995~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行为均衡汇率分析框架下,对1995~2007年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年第2季度~1998年第4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为高估,而1999年第1季度~2005年第3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低估。新一轮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随着名义汇率的不断升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形下,急需调整逐步升值的汇率政策,避免高估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相瑞  陶士贵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32-34,38
文章在总结了国内已有的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研究的基础上,以均衡实际汇率理论为依据,考虑中国实际国情和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结论,对均衡实际汇率模型进行了部分修正,筛选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最优解释变量,并采用协整方法和H-P滤波技术,实证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2005年汇改后央行出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简单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模型,采用1994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时序数据样本,运用Johansen协整技术测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因素能较好地拟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但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各种均衡汇率理论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应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5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状况,估计出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进而测算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名义汇率错位情况来看,1994年以前的名义汇率都是高估的,1994年及以后的名义汇率是低估的,低估程度在2000年达到顶点,然后逐渐下降,2005年约低估9.4%。从实际汇率错位情况来看,1990年以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高估的,1994年以后,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行为均衡汇率低估程度总体上不断扩大,到2005年,约低估21.5%。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突变的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轨过程中,汇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数据生成过程发生结构突变。本文运用基于结构突变的协整方法,建立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ERER)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多数基本经济要素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在2002年以后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相似文献   

7.
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干预? 虽然近两年内地经济增速放缓,但汇率改革仍然持续.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扩大在岸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每日浮动幅度,汇率可在每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2%内浮动(此前为+/-1%).最近,央行亦表示已“基本退出常态化外汇干预”. 要评估央行是否已“基本退出”外汇干预,我们需要了解央行的干预行动会对其资产负债表有何影响.虽说央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人民币汇率,但以下人民币兑美元的例子可作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央银行为减小汇率波动幅度往往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但这种干预的效果取决于外汇市场是否存在冲击持续性。本文采用GPH法和HD法对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的冲击持续性分别进行了考察,发现中美两国的外汇市场均存在显著的冲击持续性,说明央行进行外汇干预的市场条件是存在的。然而如果央行进行方向不当的外汇干预,则反而会导致汇率大幅度偏离均衡水平,为此本文就我国央行的外汇干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此外,本文的比较分析表明,对于相同样本,在检验冲击的持续性方面HD法要优于GPH法。  相似文献   

9.
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离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取向的争论及其依据,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应当依据均衡汇率的变动进行调整。通过改进Edwards(1989)的模型,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发现实际汇率存在一条均衡路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波动能够引起均衡汇率的变动。然后结合中国的数据利用汇率的误差修正模型估算了均衡汇率,结论是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低估。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出于外汇制度改革的战略性考虑,应适当的让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02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月度数据,估计出外汇市场压力并采用事件分析法对我国央行外汇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央行的外汇干预是有效的,但干预效果具有不对称性,央行卖出美元支持人民币升值的效果好于买入美元引导人民币贬值的效果;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的干预效果好于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预期管理思想,通过建立三部门局部均衡模型推导出央行外汇预期干预反应函数,并运用TVP-VAR模型分析了央行预期干预、汇率预期、基础货币供给、经常账户差额和国内信贷规模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检验中国央行外汇预期干预的动因和多重效应.央行外汇预期干预需要权衡稳汇率与稳货币目标,央行仅使用冲销式干预政策有助于保持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12.
王喆 《湖北经济管理》2008,(14):138-139
本文拟研究汇改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实际利率的不同影响。本节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实际利率、美国实际利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利率对中国实际利率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影响如何?利用方差分解。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利率对中国实际利率贡献度的大小。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如何维持利率政策独立性.避免利率政策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做出过度反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构造框架下的我国实际汇率均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法,将理论上对实际汇率具有影响的8个实际经济变量进行了数据浓缩,从中抽取出三个主成分,进而以它们作为解释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测量我国的均衡实际汇率.本文测出的我国实际均衡汇率是一个存在趋势项和漂移项的退势平稳过程.实际均衡汇率的趋势性表明,人民币均衡价值在观测期内存在持续贬值的趋势.这说明在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和限制资本流动的政策环境下,我国实际汇率存在着独特的均衡机制,这种均衡机制以维持高经济增长率为目标,以不断扩大出口需求为动力,同时要求人民币的均衡价值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冉学东 《新财经》2013,(2):17-17
央行为了阻止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得不再一次进行入市干预,可以预见的是12月份,央行的外汇储备也有一个可观的增量。从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到再次入市干预,不过大半年时间,看来央行的"苦日子"又来了。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8533.48亿元,当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加1346亿元。而11月,这个数据是-736.27亿元。过山车似的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内向实际汇率均衡水平与错位程度测算:1997-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BEER)理论,运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测算了1997年1月-2007年11月期间人民币内向实际汇率均衡水平和错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内向实际汇率在大部分时间里错位,不过总体而言错位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行为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2012年4月中央银行再次启动汇改进程,扩大单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但自2012年9月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频繁涨停,出现"有价无市"现象,导致外汇市场陷入僵局。在一度授意商业银行购汇之后,央行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恢复入市干预。将央行外汇干预行为的研究进一步推向高潮。为了准确描述外汇干预行为的非对称性和异方差性特征,本文结合m-机制TR模型和GARCH模型构建起一个m-机制TR-GARCH模型,并对中央银行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的外汇干预行为特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m-机制TR模型而言,m-机制TR-GARCH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央银行外汇干预行为的异方差性特征;在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方面,2-机制TR-GARCH模型优于其它m-机制TR-GARCH模型;同时,2-机制TR-GARCH模型的门限变量为"汇率波动情况",说明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干预的触发因素为汇率波动;另外,2-机制TR-GARCH模型R2机制中目标汇率偏离程度和汇率波动的系数显著,证明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目标是"逆风向干预"和"熨平汇率波动"。  相似文献   

17.
李继民 《中国报道》2010,(11):86-87
最合理的方式是央行逐渐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全天候干预,通过市场机制,让外汇的真实供求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我国1995年1季度至2008年3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和估计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波动幅度下,汇率水平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呈不对称特征。当汇率波动幅度小于1.26%时,实际汇率贬值,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将增加;然而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26%时,汇率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并不显著,实际汇率贬值并不能改善我国的出口状况。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并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考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且汇率波动的政策反应系数为0.137,远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备时的估计值。原因在于,当国际金融市场不完备时,不仅两国家庭的风险分担程度下降,而且实际汇率调整相对消费的能力也被削弱,在此条件下,央行更应关注汇率波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并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考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且汇率波动的政策反应系数为0.137,远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备时的估计值。原因在于,当国际金融市场不完备时,不仅两国家庭的风险分担程度下降,而且实际汇率调整相对消费的能力也被削弱,在此条件下,央行更应关注汇率波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