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工程在特种旅游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特种旅游和价值工程的分析,说明了在特种旅游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利用价值工程研究原理,探讨了价值工程在特种旅游中的具体应用,为特种旅游的优化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价值工程和文化创新的对比分析,说明了在企业文化创新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结合企业组织文化创新过程,利用价值工程研究原理,探讨了价值工程的具体应用,为文化创新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经济型酒店进行价值工程可行性研究,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提出经济型酒店需要重点改善的服务功能,使业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武器装备发展的特点出发,对我国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中运用价值工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设计了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价值工程在变压器出口包装的一个应用,为我国节木代木,创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原则和应用程序进行分析,在采办的过程中提出了运用价值工程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结合武器装备管理中的实例,说明了价值工程在降低采办费用、提高采办效益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酒店业持续、快速、高水平发展,如何进行合理的酒店改造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此,运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来探讨酒店更新改造时机、项目、规模、档次及施工队伍的选择,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比较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工程项目招标评标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运用价值工程(VE),提出了一个对工程的投标人及其商务标、技术标进行定量评价的分析模型,为工程项目的评标工作提供一种科学适用的方法。该方法既能减轻评标工作量,又能克服目前综合评估法中打分不易操作的弊端,从而在方法上尽量保证了评标定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价值工程(VE)价值原理出发,分析了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价值分析的切入点和探讨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应用价值工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餐饮业采购改革中,合理地选择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成本、优化采购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将价值工程原理应用在采购方式的科学选择上,探讨了如何在高校食堂采购中应用价值工程方法来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所指的价值通常限定于“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又由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构成.以往价值工程主要围绕商品的功能价值的设计与改进而展开,本文拟在价值工程应用领域以美学价值为主的新商品开发方面作一些理论性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我国招投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铁路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概况以及招标工作流程,同时探讨和分析了招投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铁路工程建设单位现行物资采购招投标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鉴于采购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从物资采购成本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各因素对采购成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物资采购价格与数量、供应商管理、物流以及采购流程管理为突破口,就如何控制我国石油企业采购成本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首先,基于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VE),对梅河项目的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功能系统图;其次,由此对功能、成本进行了评估,建立了评估模型。再次,通过实施,提高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时间。由此,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VE的工程施工机械优化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樊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2):54-63,81
本文运用33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DEA方法的改进模型,从投入产出结合角度对我国2000-2004年间钢铁、汽车、房地产三大行业的运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运行效率评价模型(G0)及相应投影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模型,求出各行业样本公司每年的运行效率指数、投影数据并推算出行业运行效率指数等其他相关数据,定量分析5年间三大行业运行效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与事实相吻合的七个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价值工程的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边坡的绿化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成本对功能成本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绿化方案进行了设计比较,并选择实施。梅河高速公路的绿化实施效果表明,这种优化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20.
As its title suggests, this note constitutes a critique of the paper by Seiford and Zhu (1999),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s of Returns to Scale (RT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By means of counter examples, we discuss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results presented in that pap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