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针对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将四种主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特点与动态电子商务进行比较,根据比较情况将移动Agent技术应用在动态电子商务的建设中,并对引入移动agent技术的动态电子商务交易框架进行设计。希望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建设工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移动Agent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技术特征出发,对移动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原理、移动Agent适合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的技术功能和移动Agent技术克服了传统的搜索工作方式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认为移动Agent技术在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王丽娜  肖明  赵晶 《价值工程》2010,29(2):73-74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系统特性。分析了Agent的特性和优点,给出了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模型并对其中Agent的进行了功能分析。提出了集中式体系结构和分布式体系结构并针对其中的不足引入了Agent技术,通过对Agent过程实例执行的分析,说明了Agent技术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在单个处理节点上部署时往往会遇到机器性能局限所带来的计算瓶颈。如今,技术更加先进且成本低廉的分布式计算平台为这一问题带来了改善的解决方案。文章运用MapReduce框架这一优势,研究了将数据挖掘的任务部署到分布式平台上的方案以及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丽娜  肖明  赵晶 《价值工程》2010,29(1):73-74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系统特性。分析了Agent的特性和优点,给出了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模型并对其中Agent的进行了功能分析。提出了集中式体系结构和分布式体系结构并针对其中的不足引入了Agent技术,通过对Agent过程实例执行的分析,说明了Agent技术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时交互式、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在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设计中使用了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和移动代理技术,使该模型能减少网络间通信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框架,讨论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其Agent机制;深入探究了Agent技术在分布式入侵检系统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预测了未来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Agent技术,重点阐述了如何分析和设计智能搜索系统.以Agent技术作为系统建模的基础,进行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搜索系统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郝燕  朱杰 《物流技术》2010,29(1):118-120
探讨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如何运用智能Agents和数据挖掘技术设计电子商务市场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展开研究。指出了电子商务在物流领域中运用的安全性要求,并以Agent在物流配送系统中的运用为案例进行研究,具体分析电子商务市场结构中Agent的每一模块的功能与作用,为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智能Agent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Agent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两个新的研究领域,两者都有各自独特的技术特点。文章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特点,介绍了移动Agent技术,并把两种技术结合,提出基于移动Agent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模型,并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玮莹 《价值工程》2012,31(23):209-211
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本文提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移动学习网站客观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移动学习及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通信行业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并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过程中,信息通信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式进行分析及探讨,从而为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人们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汇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多最全的数据,但是如何从数据中发现各种关系与规则,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更有价值的数据,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基于标签的数据挖掘技术是完整刻画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范素芳  邱晓国  吴云  李大帅 《价值工程》2012,31(13):156-158
为了对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测,对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监督监测,文章综合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无线与有线通讯技术、分布式计算与数据处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多级、多种类环境要素进行自动连续在线的实时监测与监控,并成功应用于山东1个省、17个地市、139个县的三级环保部门,为节能、降耗、减排、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肖大薇  唐琳  王颖 《价值工程》2012,31(36):199-200
海量的数据信息对WWW服务器的存储和检索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开发下一代适合高速发展的新的存储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提出开发新一代基于消息传递编程接口的分布式网络数据存储系统。通过引入并行计算实现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FP-Growth是频繁模式挖掘的经典算法,能够在不产生候选集的情况下生成所有的频繁模式,效率与Apriori算法相比有巨大提高,然而FP—Growth算法在挖掘频繁模式过程中需要递归构建大量的条件FP—tree,并分别针对这些条件FP—tree进行挖掘,时间及空间效率不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局限性。计算机集群是由多台普通计算机设备通过特定方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并行处理系统,属于分布式计算环境,具有计算能力强大、性价比高、灵活等优势。本文提出一种面向计算机集群的并行挖掘算法Gridify FP-Growth,该算法以FP—Growth为基础,通过任务划分的形式,将计算任务分配到计算机集群中各个计算节点上执行,充分利用各个节,最的计算资源,最后汇总各节点的计算结果。实验证明GridifyFP—Growth算法不会牺牲计算的准确性,并可以大幅度缩短计算时间,有效缓解计算大规模数据库时的内存压力。  相似文献   

17.
The mobility of human activities entails intrins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obility of task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changing conditions underlying mobile comput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bear directly on the appropriation of mobile technologies deployed in these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appropriation of mobile technologies as a function of motives, conditions of use, and technology design properties. The analysis explains the flexibility of mobile computing as a direct function of the appropriation process.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mobile technology use and improving user acceptance by extending existing conceptualizations of technology use. Technology personalization and use in non-organizational contexts are the essentials of the extension, suggesting that mobile computing is a function of use for serving both organizationally-sanctioned and personal motive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ing mobile technology use and for designing mobile technologie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18.
尽管汽车问世已有百余年,驾车体验技术依旧有着明显不足和巨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基于现有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结合卫星定位和手机终端设计出一种ISO平台上的车辆故障显示与行驶规范的一体化软件系统;在文中所提出的汽车故障显示系统中,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故障检测软件发出指令,并经手机蓝牙或USB接口送达汽车故障诊断器。诊断器在通过传感器诊断后,将反馈请求依ISO15031—5协议规定的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等要求转换成相应的信号,再将汽车的诊断信息反馈给智能手机,并进一步通过手机发送给维修站。此外,本文设计的应用软件还具备建议反馈及智能泊车等一系列人性化功能,从而更好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