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蕾  钱龙  刘硕  樊玉敬 《河北企业》2014,(5):138-138
<正>一滑坡概况悦来镇盐井村10社滑坡位于大邑县悦来镇东北约2 km处,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0°37′40″,东经103°28′10″。滑坡区属斜坡地貌,坡度为20°~25°,滑坡体左右侧以基岩出露处为边界,后滑壁以基岩陡坎为界,前缘至盐井村10社村民房屋后陡坎。滑坡体前缘宽约200 m,纵向斜长65 m,主滑方向230°,面积约0.9×104 m2。滑坡体前缘、后缘松散堆积物厚度1.61 m~2.60 m,滑体中部4.80 m~5.20 m,滑坡体积约3.5×104 m3,规模属于小型。  相似文献   

2.
<正>胜利油田基地南区燃气供气依托1976年建设的总配气站~机厂Φ426×7供气管线,该区域南北长约3.5km,东西长约2km。区域内主要有玉景花园、运吉小区、集萃园、玛琅村、宁河小区、百纺站、祥峰地产、汽修厂、现河村、总机厂等居民区和单位。区域内供气总户11623户,年供气总量约840×104m3,供气管线总长约4km。该管线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严峻形势 1、自然灾害严重,损失呈上升趋势 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北半球中纬度两大自然灾害交汇地区,幅员辽阔,气候与地貌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害死亡达数万人。 由我国地质地貌所决定,洪涝灾害多发  相似文献   

4.
张益 《价值工程》2014,(27):132-133
受城市建设的发展、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原本稳定的边坡逐渐转变成滑坡。综合大理团山南滑坡的形成特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已形成的公园滑坡提出加固治理方案,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四板沟水电站工程区位于阿坝州中部横断山脉和邛崃山交汇处,工程区导流明渠修建过程中形成大的滑坡,严重威胁水电站的建设及运营。为降低滑坡灾害造成的威胁及风险,文章从滑坡体的岩土性质、区域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及机理,并探讨滑坡发生的可能性,为滑坡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为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贵州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易发区,区内山高、坡陡、降雨频繁,由于受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贵州省习水县程寨滑坡是贵州省内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成功避险的滑坡地质灾害之一,未造成人员伤亡。通过工程勘察对滑坡区岩土体特征、区域斜坡特征、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条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滑坡体结构特征,提出了滑坡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朱艳歌  倪振强 《价值工程》2014,(26):128-129
古滑坡复活现象,在当今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比较常见。引起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但对于古滑坡来说,其复活的机制不外乎由于外在因素破坏了其原来的平衡。研究和总结这些滑坡复活的共同点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它使得对于古滑坡的防治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大大降低由古滑坡复活引起的损失。通过某一古滑坡实例,详细探讨古滑坡的复活机制、诱发因素,对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地质结构、变形特征和危险性预测,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建利 《价值工程》2011,30(5):80-80
资江大桥13#-15#水中墩采用扩大基础,基础尺寸为11.15×6×3m,要求嵌入中分化岩深度不小于2m。目前水位标高为198.508m。河床地质为覆盖层以卵石为主、其下为中风化岩。  相似文献   

9.
今年来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和人为活动,山地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滑坡进行全面勘查,调查危害状况,收集有关技术资料,进行滑坡预警防灾紧急预案的探索,力争有准备、有计划地组织防御滑坡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滑坡的灾害地质过程,提出滑坡防治措施,同时根据保护对象及滑坡体特征提出滑坡治理方案,从排水、削方卸载、抗滑支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优化治理方案,实现滑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施工是针对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的地灾体进行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目前三峡库区蓄水诱发的滑坡、崩塌体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采取信息化施工是优化方案、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本文在总结龚家方危岩应急抢险综合治理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信息化施工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化施工工程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高山峡谷区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战略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山峡谷区城镇灾害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重点设防,有的放矢.探讨采用恢复和维持城市原有山水形态和格局、城市背山大面积山体生态绿化、高危险区的景观要素置换、泥石流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以乡土植被为基础的生境系统、构建有别于车行交通的绿色步行系统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七大景观战略布局方式,以期达到区域性和长期性的灾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柴跃进 《价值工程》2013,32(5):101-103
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破碎围岩而发生塌方及掌子面涌出、坍塌的事故。一旦塌方灾害发生,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影响施工企业形象;若处理不当,将遭受更大损失,如塌方频繁发生,或留下隐患。提出一种新型隧道防塌控制技术—"双曲拱"耦合支护技术,支护效果表明该技术可靠性强,能有效控制隧道顶板坍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百合水库溢洪道右岸滑塌的原因,并提出采用滑动体削坡减载植香根草护坡、后缘坡体削坡减载植一般草皮护坡方案,对滑坡体边坡进行处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抗滑桩因其具有抗滑能力强,适用条件广泛,对滑坡的根治性能好等突出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滑坡治理中。文章给出了抗滑桩滑坡推力计算方法,不同地基系数条件下的抗滑桩中刚性桩内力及位移的表达式。对抗滑桩中刚性桩的设计计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滑坡对工程建设危害巨大,滑带土是滑坡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其蕴含了滑坡发育、发展过程的丰富信息甚至控制着滑坡灾害的发生,成为国内外工程地质界关于滑坡研究的基础内容。目前关于滑带土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具体滑坡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而较少对滑带土形成演化机制和影响滑带土强度因素深入系统研究,本文首先从滑带土的识辨出发,介绍回顾了滑带土形成演化研究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滑带土的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特别是粘土矿物组成)、水—岩(土)化学作用、水的物理力学效应、微观结构对滑带土强度影响的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滑带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村镇建设规划的意见以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方蓬  叶国松 《价值工程》2010,29(21):193-193
村镇建设意义重大,要做好新时期村镇建设工作务必要高度重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规划既是行动的纲领,也是行动的方案,本文简要介绍了城乡规划法中村镇规划发展情况,并从城乡统筹、产业定位研究、村镇面貌、经营理念等方面对村镇规划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台湾农村城市化模式看广西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锡强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20-25,31
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以农业充分发展为基础、工业充分发展为主导,城镇化进程应与农地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实现农村城镇化,必须发展二、三产业,构建网络经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元化;围绕地方优势资源,培植龙头企业,催生一批乡镇产业集群;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创新土地流转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孙瑞 《价值工程》2010,29(18):57-57
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堆积物。由于黄土具有易溶蚀、易冲刷、湿陷性、各向异性等工程特性,使得黄土地区的路基容易产生多种特有的问题和病害。黄土路堑边坡容易出现剥落、冲刷、滑坍、泥流等变形破坏;黄土路堤工坡面易遭雨水冲刷,形成沟槽,路肩和坡面容易发生滑坍。本文介绍了甘肃地区的黄土特性,论述了特殊路基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镇的特征、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江流域民族地区124座古镇中,绝大多数在历史上是乌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交通枢纽.该地区的古镇呈现出沿流域分布、沿驿道分布、与土司制度有关和与军事卫所有关等特点.建国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乌江流域的古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灭和破坏.有的全部拆毁、有的面目全非、有的被水淹没、或仅有少数幸存得以保护,其现状不容乐现.要保护好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形成共识,全民保护;二是建立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三是摸清?家底,制定保护规划;四是制定地方性的古镇文化保护条例;五是保护古代建筑;六是保护古镇环境;七是重视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研究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镇的特征、现状与保护,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山地型古镇的历史与特点.也有利于有效的保护古镇文化遗产与合理地开发古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