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觉得汽车合资股比放开的事情应该逐步地探索,可以做一些小规模的调整,但不要大规模的动。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正处于爬坡期,这些年来进步不小,如果再坚持五六年时间,我想中国汽车业将会出现大的格局性的变化。一是我们自身的技术有积累,二是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在国际上通过并购等方式在购买和获得一些新技术,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赶超的力度还是蛮大的。因此,目前还不宜对合资股比进行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董扬 《汽车观察》2022,(1):134-136
今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合资股比放开。有众多媒体朋友问笔者对此有何看法?笔者的看法是:合资股比放开,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希望大家看到,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和竞争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应该多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待目前的合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赵奕 《汽车与社会》2014,(33):22-23
在国内汽车界,如果说要找到一位最敢于仗义执言,公开表达观点的高层人士,非张小虞莫属。“新能源车最终只能靠市场”、“我赞成合资企业股比的放开”、“车企重组要对消费者负责”……这位年近七旬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仍旧像年方十七的“少年”样,满怀着对汽车的热情,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鼓与呼。  相似文献   

4.
汽车合资企业股比要不要放开?有人认为这是个伪命题,讨论它毫无意义,因为今后可能不会再有政策合资企业,而原有的合资企业中方绝不会答应放开股比。  相似文献   

5.
"看看Intel在中国成什么形象了,就是霸道的赚钱!"当我努力的在脑海里搜索Intel最近几年在中国的作为和公众对其印象时,一位从业8年的媒体同行冷不丁冒出了这句断语.不知读者是否认可,过去三年AMD与Intel全球较量的主战场在中国.AMD的策略就是与Intel针锋相对,"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赞成的;敌人赞成的,就是我们反对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很多大型中央能源企业已经广泛投资于金融产业,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通过对我国中央能源企业发展金融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归纳了主要中央能源企业开展金融产业的有关情况,结合现代企业产融结合的实践,提出了中央能源企业产融结合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涛 《汽车观察》2012,(4):32-35
有关调查更能反映自主品牌从此项政策红利中受到的长远影响,几乎所有的中国消费者都对这项政策给予了支持,更有众多消费者表示,在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下,自己也会选择自主品牌汽车。或许,这才是这项政策出台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联合重组涉及中资与外资主导地位,从而也事关汽车工业发展模式。中国到底是应当采用韩国的“自主发展模式”,还是加拿大等国的“完全开放模式”? 联合重组往往涉及到股权转让或资本并购,由此常常引发中资与外资主导地位的讨论,有的甚至将重组达成的股比协议提升到“民族汽车工业”的高度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9.
中和 《董事会》2005,(12):8-11
“几个月的关于什么自主品牌的讨论,本来就是一场不公平的讨论。当时在花都论坛上,我说不要为打造自主品牌而打造自主品牌,结果说我反对搞自主品牌。这就像一个人说,我们不能为了吃饭而吃饭,然后这个人就被指责为不要吃饭,所以说过去几个月关于自主品牌的讨论,就是一场关于要不要吃饭的一场非常没有意义的一场讨论,浪费了很多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3·15”似乎成了“打黑日”,特别是有媒体举办的“3·15”晚会,基本上就是揪斗会,每年都会有企业被拉出来批斗今年“3·15”被点名批斗的车企和品牌不仅有大众汽车品牌,甚至还有自主品牌的江淮汽车对此,在“3·15”晚会进行中即引起了新浪等门户网站上网友各种“吐槽”;与此同时在各地的极个别媒体中也有少数不良媒体人在利用“3·15”向车企进行各种“要挟”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汽车与社会》2012,(30):108-109
“做自主品牌的人通常有两种谈话方式。一种是祥林嫂式的悲情主义,一直在诉苦,认为自主品牌生不逢其时,待遇不公,叹时运不佳;另一种就是浪漫的幽情主义色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后来者,我们的优势是能看到前辈或同行走过的道路,我们希望能走得更理性一些,更坚实一些,或者更正确一些。”在近日于成都举办的“发现中国创造——2012全球汽车媒体峰会”上,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海洋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孟镝 《汽车与社会》2012,(36):26-26
在目前的市场上,自主品牌中高级车会成功吗?自主品牌到底有没有未来呢?实际上,这样的争论已然没有多大意义。作为汽车品牌,持续的生命力从来都是和品牌力密切相关,如果只是依靠价格优势一直在低端市场勉强过活,终将被市场淘汰。对自主品牌来说,向着并不是自己地盘的更高端市场.尤其是对品牌最为重要中高级车市迈进,是自身发展中必须经历的“成年礼”。  相似文献   

13.
杭州中纺中心服装城的设计师各具特性,有的阳光个性,有的理性淡定;有的注重市场,有的沉迷品牌。本期,我们为大家推荐两位年轻的设计师张素平和胡泊,你更喜欢哪一位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度过了黄金十年,自主品牌车企数量虽多但实力相差悬殊,在面临同质化竞争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必然会经历大浪淘沙的关键时刻。各地出台的汽车限购政策令自主品牌处境更加艰难。据预测,中国最拥堵的25个城市或将在2015年前后纷纷限购。中汽协统计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限购政策实施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幅近半,仅维持在10%左右,远低于全国32%的水平。以北京为例,限购之后,消费者更趋向于买合资或进口车。本意是要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空气质量的限购政策,却让消费者变成了碰运气,好不容易到手的车牌,也不愿意套在一辆"国产车"上。于是,因限购而导致的自主品牌销量下滑正在不断蔓延。此外,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也在持续下滑,前9月出口同比降8.8%。其中,乘用车下降10.8%。目前中国汽车仍未  相似文献   

15.
《汽车观察》2012,(2):62-67
六年我们匆匆走过,留下印记的不单单是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还有那些为中国自主品牌奉献青春的"自主品牌人"。评选见证的并不仅仅是自主品牌车的进步,更多的是自主品牌企业的努力。自2006年创办以来,"爱我中国车"得到了众多企业,媒体以及行业各界领导的广泛支持。6年的坚持、努力,使得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车成长报告。  相似文献   

16.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2):41-41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取得进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的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SUV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最大的亮点。不仅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企业的SUV叫板,市场表现也非常出色。"宋健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主品牌企业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SUV。可能因为中国经常堵车,老百姓就更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汽车观察》2015,(10):80-85
销量放缓时,正是自主品牌汽车集中精力抓研发、抓质量、抓客户、抓品牌的大好时机。"销量放缓情况下,自主品牌车企实力会进一步分化,好的品牌会胜出,差的品牌会退出,优胜劣汰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而言,并不是坏事,且这也正自主品牌集中精力抓研发、抓质量、抓客户、抓品牌的大好时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面对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这样说道。车市喜忧参半2015年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与其他动态表现相比,品质做工更考验厂商的综合造车实力,为了达到这一单项上的出色表现,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能够看到自主品牌整体水平正在提升,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德国车的水平。"在2012年"爱我中国车"终评会上,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认为,尽管加速时间、制动距离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部网站上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捷豹路虎与奇瑞的合资国产项目已经获得环评审批,与之前透露的消息不同,其获得核准的国产年产能最终定为13万辆.这意味着,这一项目已经通过了环保审批,接下来就是发改委的最后核准. 今年3月,奇瑞与捷豹路虎在今年联合对外宣布,经过充分的协商,双方就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的计划已达成协议,双方计划以股比对等的形式建立合资公司.协议内容包括:生产和销售捷豹路虎品牌以及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生产配套的发动机,建立研发中心等.  相似文献   

20.
孙宗波 《汽车观察》2012,(5):108-109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逐步恢复到低速发展的水平。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更多层面直面竞争。自主品牌应正视当前发展的现状,并以现状为基点制定未来的品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