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军  李诚固  孙迪 《经济地理》2006,26(2):225-229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单一的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或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状况。文章强调对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应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①为例,对各城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的反映各城市及所在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优劣势,提出了各城市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浙江省11个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2012,32(2)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实用、简捷等原则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城镇组团建设,是立足国际城市体系发展趋势、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无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城市化、全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选择。在经历了区域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之后,无锡又提出了构划和建设城镇组团,把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具有城乡通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舒展的区域城市化体系。这一构想,对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拓展无锡发展空间、推动无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提高无锡区域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欣 《经济地理》1998,18(2):26-31
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经济实力比较弱、特别是随着华南、华东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河北省与沿海发达省间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本文试图从河北城市发展的研究入手、探求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l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实行撤县改市以来、河北省城市以年均增加2个的速度发展;小城市数量猛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年末总人口、人均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年末就业人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采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内蒙古盟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聚类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经济发展的相似与相异,为研究其经济发展状况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韩兆洲  肖峰 《产经评论》2013,(3):93-101
新型城市化作为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课题之一,将是影响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将对全球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借鉴现代化标准研究,参考世界各国指标数据,得出新型城市化进程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对广东省及21个地区新型城市化进程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广东新型城市化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差异较大,新型城市化区域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应引起广东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子龙 《时代经贸》2008,6(5):116-118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影响江西省城市化空间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源性.本研究从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和生活水平提高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非农业人口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人均GDP、非农产值比重、每万人在学校大学生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建成区面积、人均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城镇个数这9个指标来衡量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本文试图综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江西省城市化的地区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西部城市化地区是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层面开发内容划分的西部城市功能区。西部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发展潜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存在产业趋同、发展理念和市场化相对落后、多极中心城市辐射的增长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未来,西部城市化地区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城市发展长效机制,形成多极增长格局,建设文明富裕的城市化区域。  相似文献   

12.
胡代光 《财经问题研究》2005,(4):96-96,F003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均把城市化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城市化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获得发展的手段.因为在作为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社会经济目标,例如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高城市GDP水平,增加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产业高度,改变城市形象和市容等等,都可以是城市化经济运行的目标.那么在当前,我们应当把什么作为城市化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目标呢?理论界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已有的看法也不统一.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于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对城市化认识的似是而非的现象.例如一些诸如"建设城市‘CBD’"、"率先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口号或规划,以及"城中村"、"圈地"和"大广场"现象,虽然都是伴随着城市化出现的,但却都没有触及到城市化的本质问题,当然也就不一定会真正促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区域城市化、环境、社会作为整个区域的三个子系统,对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首先,构建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其次,使用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新疆1995~2009年间城市化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疆城市化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呈逐步优化态势,但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水平低,环境脆弱,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发展不协调。只有区域城市化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简要阐述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指标)的权重。接着以太原市为例,对四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太原市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太原市的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某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镇体系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极核,决定着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空间布局。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对贵州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和计算了贵州省城镇体系的中心区位、离散程度和均匀性,获得了研究区的理论中心区位。找出贵州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对加快贵州城镇发展和推动贵州城市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状况可以粗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适度城市化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相当水平,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相得益彰;第二类是过度城市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地区等,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病”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类为低度城市化国家,如中国、朝鲜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我们应科学地探索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做好城市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2000年已达到36.09%。它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城市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口城市化又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形成了城市发展中无限膨胀的城市人口与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本文提供了几种意见以供参考。人是城市的主…  相似文献   

19.
文超  张毅 《当代经济》2016,(17):6-8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健康平衡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我国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3-2013年共11年的数据为依据,运用空间差异指标分析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性,同时引入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其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研究其经济发展的收敛性,以综合衡量长江中游城市群过去十多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为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和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省域间、省域内及城乡间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其中,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省份层面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省域间协调发展;通过提升城市的功能分工情况以及提高城市的创业水平,来增强非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动能,实现省域内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市的劳动力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加快实现地区间共享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