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先明 《中国农史》2003,22(1):79-8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还保持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原貌。中共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对于地权关系的调整、改革,就在这一历史场境中展开。以减租减息为主的调整农村土地关系的政策,是在保障佃权和改善农民生活前提下实施的,虽未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它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1946年5月,晋缓边区开展土改运动。田家会村和吕梁四区土改个案表明,土改所导致的乡村社会变革既是剧烈的也是深刻的,由此形成的乡村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变动,将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向。“新富农”是土改后乡村中出现的新阶层,由此产生的“不平均化”和两极分化,将是共产党政权必须面对必须做出历史回答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是农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城乡的物资交流,活跃市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手工业具有生产分散、资金有限、规模狭小、季节性强、依附于农业等特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乡村手工业的从业人数和产值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字资料和访谈记录,全面、细致地描述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中国土地经济学复苏、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与成就。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经济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复苏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繁荣期,主要表现在:各高校陆续开设土地经济学课程,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土地经济学研究,相关论文出现在各大期刊上,专门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机构、地区性及全国性土地经济研究会陆续创设,一批土地经济学教材正式出版,专门的土地经济期刊开始刊行,并翻译、影印出版了国外土地经济学名著。研究结论:20世纪80年代土地经济学者的开拓和探索奠定了土地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新一代研究者应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在完善研究机构、振兴学术团体、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平台、编写高水平教材等方面多做努力,续写土地经济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是关内流民涌向东北的高峰期,流民问题成为当时一大社会问题。对此,华北及东北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慈善救济机关及铁路交通部门等都给予了广泛关注,并采取了多项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作为调控流民问题的模式之一——“移民”调剂方略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东北人口的增长,东北地区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益的指示器。中部六省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演进呈现第一产业稳步下降、第二产业逐步攀升、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的格局。从静态、动态、增量不同维度,运用偏离-份额法考察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方向、速度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定量测度各省部门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明晰各省产业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贡献和"三化"协调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变及其整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典型村庄"空心化"的演变及其整治措施,为区域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10年间,典型村庄"空心化"程度逐年加深,2005年、2010年、2015年宅基地的废弃率分别为2.06%、11.97%和28.99%;(2)因无房、房屋损毁至无法居住的宅基地比例为12.19%,房屋完好但处于废弃状态的宅基地比例为16.18%;(3)黑龙江省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的"空心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程度重等特点。研究结论:加快撤村并点,完善中心村建设;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强化资金保障,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等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解决黑龙江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福建茶叶质量的安全状况:茶叶质量安全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日趋完善但无法完全满足茶叶安全需要,茶叶质量检测网络初步形成、认证广泛开展但质量安全的规范性与权威性需加强,多渠道、措施推进茶叶质量工作但茶叶质量安全保障的系统性尚需改进,茶叶品质保障能力提升但偏低的组织程度与自律性成为茶叶质量安全防控的约束,福建茶叶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趋向改善但局部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提出了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推动福建茶叶质量安全与时俱进,完善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管系统、加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构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实施与推广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福建茶叶全程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化,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提升茶叶行业自律性等构建福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预算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预算编制的权力结构是影响预算决策的基础性问题。文章以资源申请、资源保护和方向指引作为基本要素对公共预算编制权力结构进行审视,财政部门、准预算机构、支出部门、预算个人、人大和党委是中国公共预算编制权力结构中的参与主体。现代预算制度的构建尚需破解公共预算编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对预算编制权力结构进行调适是可能的破题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产业规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指标分析,构建城市旅游发展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相应的区域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数据;再结合2005年湖北17个省辖市、县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和层次聚类,得出三个层级的旅游中心地.通过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提出经营三个旅游中心地、构建三大旅游区的资源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策略,以推动湖北省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1978-2006年福建统计数据,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系数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并对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2012年度全国和福建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情况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定性描述、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森林公园的建设数量、面积、旅游收入、接待游客量及发展效益等情况,并运用聚类分析法着重分析了福建省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情况。根据分析,总结了福建省森林公园发展目前态势,研究提出了提升福建森林公园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森林保险的发展历史,并以南平和三明市为例,从森林保险的规模、品种、具体做法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做了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对福建省森林保险发展情况进行了基本判断:全省对森林保险的群体需求有差异,森林保险业务供给有限,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诉求不同,需要加强理解和沟通。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乡村旅游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分析思路构建乡村旅游增长机制的系统结构,从运行、动力、约束等机制探讨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应从运行主体、职能活动、动力激励、约束限制等方面,加强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多方参与、系统规划等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闽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是一项重要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闽西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红色旅游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