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逐渐出现复苏迹象。尤其是2004年以来复苏势头更加明显。截至3月底的九个月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20年来最高,一季度增长达4.2%,消费信心指数高达92.9。随着消费信心的增加,房地产销售升温,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干10%。就业市场也有了改善。3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加30.8万,4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8.8万,失业率降至5.6%。这些迹象表明,美联储已经不再需要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近期面临着一定的加息压力。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是指经济复苏过程中再次出现下调现象,目前欧洲PIIGS五国财政赤字与债务危机、新兴市场经济过热的潜在通胀压力、欧美宏微观经济复苏不同步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投资消费信心不足,以及房地产信用卡和中小银行市场动荡都是未来可能导致经济复苏二次探底的主要原因.欧盟有必要尽早采取降低赤字与债务、降低通胀压力,以及提振就业和信心的举措尽可能规避二次探底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林石 《国际金融》2009,(5):14-16
一、数据改善并未确立复苏4月份美国经济数据有所改善,或者说市场在解读数据时更多地发现了复苏的希望。受此鼓励,市场延续了3月以来的乐观情绪。然而,严格地说,现有数据仅仅表明美国经济收缩的速度有所放缓,复苏的曙光是否已在眼前还无法断言。4月底,美国公布了一季度GDP的预估值。一季度GDP环比年率仍然萎缩了6.1%,远差于市场预期,私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37.9%,是拖累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但是消费支出意外增长2.2%,为GDP增长贡献了1.5个百分点,成为鼓舞市场信心  相似文献   

4.
胡新智 《银行家》2012,(2):94-95
2012年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继续回暧,劳动力与房地产市场虽有所复苏,但前景仍不明朗,美国经济复苏之路仍不平坦。欧洲经济前景堪忧,衰退风险逐渐加大。受季节性因素推动,国内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经济重拾升势。美国经济前景仍不确定美国制造业继续回暖。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公布,2011年12月制造业PMI从11月份的52.7%上升至53.9%;12月份非制造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2012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其主要特点有:受消费支出增长、制造业增速、进出口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失业率小幅回升。当前困扰美国经济金融运行的主要问题来自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复苏仍不稳定、财政整顿进展缓慢与金融监管改革有待深入推进等方面。综合看,未来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仍不容乐观,其现有宽松货币政策仍将继续维持,但近期内出台更大规模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越来越多的迹象指向美国经济正在面临衰退风险,全球经济复苏趋缓,海外风险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以失业率作为衡量指标,美国就业市场看上去仍是一片繁荣,其失业率在今年4月降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下降时间持续114个月。但是,失业率是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的持续恶化已经不呵避免地将美国经济拖入了衰退。随着经济走软、新增就业人数下降、失业人数上升,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2008年年底,届时美国失业率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增加、消费者信心不足、供应商供货速度放慢及建房许可证发放一蹶不振,这些综合领先指标预示着2008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明显低于其2.53%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的持续恶化已经不呵避免地将美国经济拖入了衰退。随着经济走软、新增就业人数下降、失业人数上升,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2008年年底,届时美国失业率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增加、消费者信心不足、供应商供货速度放慢及建房许可证发放一蹶不振,这些综合领先指标预示着2008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明显低于其2.53%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美国经济状况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和缓慢复苏的迹象,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道路曲折。目前,高失业率已经成为美国经济运行的一大难题,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失业率几乎翻了一倍,即从2008年的5.8%上升到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美国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和2010年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跌宕起伏,GDP在经历了上半年的大幅收缩之后,下半年初步显现复苏势头,但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很大压力,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形势严峻、财政赤字压力大幅飙升,预计2010年美国经济前景仍将受失业率、信贷市场以及商业地产市场等因素的困扰,经济复苏过程可能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原来奥巴马到亚洲来主要是寻找解决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降低高失业率的途径。他所设计的途径是向亚洲出口美国的产品,以补充国内需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舒平 《国际金融》2011,(11):20-23
10月,美国三季度数据陆续公布。结果显示,美国经济正呈现回暖迹象,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构成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然而,通胀压力上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仍对美国经济增长构成威胁。从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的最新结果来看,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测有所下调,QE3仍是其政策选择之一。一、美国三季度数据显示,其经济正呈现复苏迹象尽管受到债务上限问题以及高失业率等问题的困扰,但美国商务部、美联储等部门10月陆续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三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率(环比折年率)达到2.5%,较上半年有大幅回升(一、二季度分别为0.4%和1.3%,见图1);工业生产、消费与贸易情况均出现改善,特别是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GDP反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谭雅玲 《银行家》2002,(4):52-60
今年年初,全球经济前景预期呈现趋于乐观走势,主要表现为10国集团预期全球经济2002年出现复苏迹象,而较为重要的依托是美欧两大经济体.预计美国经济2002年第一季度进入微弱增长,欧元区则可能实现2%~2.5%的增长,进而将影响和拉动世界经济步入复苏轨道.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2.5%,欧元区经济增长1.6%,日本经济为-0.7%.世界经济发展前景预期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依然是美国经济,人们也更为关心美国经济政策和相关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以及前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以来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 ,2 0 0 4年预计会有更快的增长 ,但令人迷惑的是 ,全球失业问题并没有随经济增长而得到缓解。国际劳工组织年度报告显示 ,2 0 0 3年年底 ,全球失业人数已达 1 86亿 ,失业率为 6 2 % ,均创下新的历史最高纪录。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失业困扰按照一般的看法 ,美国经济 2 0 0 1年 3月陷入衰退 ,2 0 0 2年 5月左右开始由低谷回升 ,2 0 0 3年经济增长逐季加速。但是 ,经济的复苏并没有按照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2 0 0 4年 1~ 4月 ,美国失业率仍在 5 6 %~5 7%之间徘徊 ,而且出现了失业…  相似文献   

15.
耿群 《国际金融》2010,(5):28-32
2010年4月,全球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走势,数据显示经济好转迹象增多。美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2%,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升0.6%,房地产市场出现  相似文献   

16.
自美元走弱为源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经济复苏缓慢、高失业率、国内消费信心不足、金融系统脆弱以及某些政治需要.而压低汇率.向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使新兴经济体面临巨大的货币升值和热钱涌入压力。而大多实施出口导向增长策略的新兴经济体并不愿意本币显著升值.因为这会严重影响本国的出口.使其经济增长变得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17.
一、许多国家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好转迹象 美国。最近发布的二手房交易量、零售额、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部分指标继续出现好转迹象,但失业率等指标仍旧较差,美国经济仍处于缓慢探底过程之中。美联储官员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年底可能走出衰退,明年将增长2%。  相似文献   

18.
近期资讯     
《青海金融》2013,(6):64-64
国际部分:1、欧元区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欧盟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欧元区失业率由3月份的12.1%升至12.2%,创1995年统计该项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青年失业率由24.3%升至24.4%,这意味着,欧元区近四分之一的青年无法找到工作。(中国证券报)2、美国银行业今年第一季度盈  相似文献   

19.
海外     
《首席财务官》2009,(9):17-17
美失业率16个月首度下滑经济恢复仍需时日 8月10日,美国7月份失业人数意外地远低于预期,首次回到了去年8月雷曼兄弟引爆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该月失业率降至9.4%,是自去年4月以来首度下滑,这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已经触底的标志。但是,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失业率开始下降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但是经济恢复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反复。  相似文献   

20.
从失业率的持续下降,到金融机构业绩的大幅改善,从私营部门功能的显著增强,到企业家商业信心的加倍扬升,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似乎为奥巴马参加2012年总统连任的竞选增添了不错的砝码;同时。经济加速增长的趋势也给人们判断美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的转向制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