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十多年,国内学者在立法基础、基本原则、合作基本途径以及国际组织对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贡献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文章通过对国际社会保障协调与合作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协调与合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国际规则,为下一步制定国际以及国与国之间社会保障协调与合作政策法规提供借鉴。认为中国未来应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多方面入手提高社会保障国际协调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3—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两系统的发展态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以及收敛性。结果表明:样本期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2017年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格局;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差异先是小幅波动,然后开始缩小。地方政府应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制度效率的差距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构建一个大规模协调博弈的模型来解释地区制度效率差异扩大化的原因.基本的结论是:由于大规模协调博弈使地区制度效率的差异呈扩大化的趋势,因此落后地区忽略制度差异的赶超战略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精简政府的规模和职能、更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是缩小地区间制度效率差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思想解放对于制度创新和行为协调意义重大。在现有的文献中,只有解放思想和制度创新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且不够深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关于思想解放、制度创新和行为协调三者间关系的研究则是一片空白。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思想解放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也对思想解放、制度创新和行为协调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城市的治理水平成为直接影响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构建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以深圳为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深圳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突出绿色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垂直座谈和219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深圳还面临着缺乏系统协同的发展战略、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针对现代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从有效治理的角度,通过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经济政策、促进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等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治理路径。为探索符合现代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导。  相似文献   

8.
制度效率的差距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构建一个大规模协调博弈的模型来解释地区制度效率差异扩大化的原因。基本的结论是:由于大规模协调博弈使地区制度效率的差异呈扩大化的趋势,因此落后地区忽略制度差异的赶超战略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精简政府的规模和职能、更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是缩小地区间制度效率差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于6月22日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提倡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为推动全球绿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正式建设开始,旅游房地产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其战略发展关乎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本文从旅游房地产概念的界定明确了对海南旅游房地产的研究范围,通过旅游房地产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系,为海南旅游房地产的战略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而且各个维度发展比较协调;在落后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相对落后,而且三个维度发展的不协调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平均制度距离,分析了这种距离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同时,利用81个国家1995~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这种平均制度距离对一国的贸易发展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距离越小越有利于贸易的开展;进一步对影响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制度距离的缩小主要是通过降低多边贸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来实现对贸易发展的促进。此外,针对不同制度内涵的检验结果则显示,具体制度内涵上的相对差异对于贸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煤炭是目前我国工业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试图提出"矿区特色的绿色循环经济体"这一理论,以"有机组合"为突破口,注重企业与地方利益的融合,强调科技创新、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测度区域人才培养投入与产业经济产出间的协调适配程度,以高技术产业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之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度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的协调适配度为0.478,处于濒临耦合失谐区间,整体表现不佳;除广东省以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都远领先于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总量规模上占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并未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产生同比例的促进作用;广东省和四川省对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汇聚效应,值得其他省区借鉴;而湖北省和陕西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未能相应地有效促进本省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该如何加强其对高技能人才落地属性的培养,也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基于SBM-DDF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2006~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广义分位数模型和动态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地区腐败、市场化进程和知识产权保护外生制度环境下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突变和动态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边际效应发生了结构变化;随着地区腐败程度的加深,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逐渐降低;以市场化进程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门限变量,跨越门限点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依次增强。东、中、西三大区域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表明,东部、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4~2017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就市场化进程中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从Moran’s I结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绿色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相结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比绿色投资单项指标的作用更显著;市场化条件下的绿色投资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省市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