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发展银行同样存在金融脆弱性,其表现特征为,软资产与硬负债的矛盾、不良贷款占比较大和内控建设与风险文化建设落后等,而对内加强内控建设和风险文化建设,对外疏通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尽快补充资本金、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等则是矫治农业政策金融脆弱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齐敏 《特区经济》2006,(1):351-352
我国的金融体系运行主要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银行不良贷款,所以研究金融脆弱性和银行不良贷款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脆弱性的概念,然后就关于金融脆弱性理论与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发展做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5.
金融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源于道德风险。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信贷市场无所不在的道德风险。防范道德风险的方式可以有:引入竞争,实施破产机制;建立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主体的金融安全网;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理论的金融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热力学中能量和熵的理论引入金融体系,提出金融熵的概念。通过对金融能量的耗散和金融熵变的分析,阐释了金融脆弱性,指出金融脆弱性是由金融熵增所致。通过对金融熵增的因素分析,指出降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金融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以及从系统外部环境引入负金融熵流。  相似文献   

7.
刘波  王修华  胡宗义 《南方经济》2020,39(10):76-91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通过增加家庭的资产和收入,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可能通过增加家庭的负债与支出,提升家庭金融脆弱性。本文首先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三个维度测算金融素养,再基于\"资不抵债\"、\"入不敷出\"两个维度量化家庭金融脆弱性,最后构建实证模型,以CFPS(2014)为样本,量化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素养的增加显著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及\"资不抵债\"的概率;在金融素养的三个维度中,金融知识降低金融脆弱性、缓解资不抵债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金融市场对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支撑了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虽然对促进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融资支持作用,但是其本身也是非常脆弱的。而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就会激发金融危机,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要想控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防止经济危机的出现,那么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做好风险的管控,维护好国家的经济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对金融市场的两面性,风险管理体系应付金融市场脆弱性的重要手段及金融期货市场在风险管理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进行分析,有效预防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金融体系的健全对实体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GDP做多元回归,发现对GDP增长贡献程度较大的分别是民间投资、财政支出、FDI和民间消费,再分别对受金融体系影响的民间投资和民间消费做多元回归,发现金融脆弱性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由此来解释金融脆弱性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再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0.
章奇  何帆  刘明兴 《世界经济》2003,26(12):3-14
近年来有关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之间关系的讨论在文献中屡见不鲜。本文认为金融自由化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一个独立效应,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政策是否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协调一致也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换言之,金融自由化作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不仅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而且也会显著地影响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经验证据也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和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主要是既包括了市场性的原因,也包括了制度性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良贷款和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内部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改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banks,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Ko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examining how the profitability of those banks differed and identifying factors that explain why those differences existed. The performance of Korean banks deteriorated dramatically in 1998 with most banks recovering somewhat in 1999. Foreign banks did not experience the same negative effect on their performance as a rule. Overall, the domestic Korean banks suffered more severely from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an foreign banks. Several possible explanations exist. First, foreign banks, unlike domestic Korean banks, were not subject to credit allocation directives from the Korean government to selected, favoured industries. Second, foreign banks, since they relied for governance on the mother bank in the home country, achieved higher efficiency and better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Finally, foreign banks rely more heavily on fee-for-service income rather than loan revenue.  相似文献   

13.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银行不良贷款是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政府为银行提供的隐性担保、信息不对称与不完美、信用基础薄弱、部分企业比较优势的丧失等是中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房地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在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泡沫经济的破灭、企业倒闭破产、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等是日本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们普遍认为日本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近10年来El本经济危机所致,但不能忽视日本银行的治理原因是分析不良贷款危机形成及恶化的重要线索之一。日本银行业中的关系型银行模式妨碍了资本市场和政府对银行管理层的有效约束和监管,这种银行治理形式导致了日本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长期以来迟迟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小勇  吴地宝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3):148-151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稳定和金融稳定,文章阐述了如何在货币政策和银行流动性关系中找到解决流动性问题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已成为威胁众多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主要疾惠。特别在亚洲,不良债权拥有量竞占全球不良债权总量的85%以上,而其中日本和中国的不良债权金额又居世界前两位。为此,两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加快银行系统不良债权的处理,并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中日两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经济制度、银行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所面临的不良债权问题却非常相似。因此,对两国银行不良债权处置对策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我们在加快不良债权处理中选择合理对策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次贷危机背景下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金融监管诱发了金融创新,没有金融监管制约的金融创新将影响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房地产金融在缺乏有效监管下的无节制创新密切相关。我国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遵循审慎监管的原则,正确处理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采取规制性监管与原则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跨业合作以及国际协调,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While South Kore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t has suffered from two major economic crises, both of which are essentially liquidity crises. In this regar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one is to review the debates on capital market liberalisation and highlight the dark sides of South Korea’s experience. The other is to explain why South Korea has experienced another crisis in 2008 even though it already experienced the same liquidity crisis in 1997. We highlight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policies with their own legitimate purposes and provide lessons on capital market liberalisation for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杨锦 《改革与战略》2008,24(9):79-81
文章指出了在我国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同时通过分析我国资金的流向认为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是结构性失衡,并分析了我国形成国有企业和四大商业银行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原因,在双重预算软约束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才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