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雾霾污染的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的PM2.5日数据,估计了京津冀地区七个城市PM2.5的GARCH模型,采用时变VaR来刻画重雾霾污染事件,基于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法考察了80%和90%置信水平下北京与周边城市间的重雾霾的污染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七个城市的PM2.5指数均表现出为可持续性和波动聚类效应;(2)北京和周边城市之间存在重雾霾的污染溢出效应,在置信水平为80%时,北京重雾霾污染有助于预测其他周边城市的重污染,反之则不然。在置信水平为90%时,北京对其他城市的预测能力降低,而周边城市对北京的预测能力增强。论文的政策建议是单个城市的治理并不能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必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引入清洁能源、区域综合治理等手段来从根本上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  相似文献   

2.
基于异质性环境规制视角,探究中国式分权通过异质性规制作用于雾霾污染物排放绩效 的机理;首页摘要 , 利用关联网络 DEA Hybrid Network 模型测度我国省域雾霾污染物排放绩效 ; 并采取动态空间杜宾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中国式分权直接促进雾霾污染 物排放,经济规制、行政规制与社会规制均减弱雾霾污染物排放,在中国式分权作用下经济规制 加速雾霾污染物排放,个人规制抑制雾霾污染;(2)从溢出效应来看,经济规制溢出加剧周围雾 霾污染,行政规制和社会规制具有雾霾治理示范性;(3)据分位数回归结果,经济性规制影响呈 U 型变化,行政规制和社会规制影响随雾霾恶化呈递增型,而个人规制影响则较平稳;(4)分城 市群回归显示长三角雾霾污染物排放绩效的分权影响力最高,京津冀的经济规制和行政规制效力 最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而财政政策是实现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现实需要,政府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来防治雾霾污染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京津冀地区雾霾防治财政政策发展过程的萌芽、起步、发展、完善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及特征;给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完善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发展,加强财政监管等完善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优化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区域如何扩大FDI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考虑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0-2005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来分析FDI在长三角地区是否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传导途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影响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这种正效应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即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地区是通过与当地的人力资本结合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因而,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本供应数量不仅能够扩大技术扩散效应,而且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6.
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遭遇雾霾天气,作为雾霾的成因之一,细颗粒物(PM2.5)是主要污染物。本文结合PM2.5的来源及危害,论述我国PM2.5污染治理现状,分析某城市大气环境的PM2.5污染特征,提出相应的PM2.5污染治理措施,以期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仲颖佳 《南方经济》2019,38(12):100-117
文章在对国内外与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相关的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ArcGIS软件将NASA提供的2003-2016年全球遥感地图年均PM2.5浓度栅格数据值解析为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具体的数值,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与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DPDM)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以及引致雾霾污染空间溢出的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结果发现,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均存在雾霾污染EKC曲线(中西部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处于雾霾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的EKC曲线第一阶段(拐点为第二阶段)。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离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越近,该区域雾霾污染EKC曲线越显著;反之,则越不显著。中国(整体)、东部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离各自雾霾污染EKC曲线拐点的距离分别为中等、较近及较远,故,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雾霾污染EKC曲线的显著性会出现差异。交通运输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起到了消极作用;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及教育水平对雾霾污染治理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FDI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而东部地区FDI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视角出发,梳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污染问题,剖析污染转移机制以及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和降污减排的影响。文章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又使用DID方法评估了区域一体化在发展不平衡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存在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扩容过程对不同城市的减排效果具有异质性。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污染型产业转移到非核心城市,使得分工专业化,提高要素利用率从而达到减排。对于非核心城市而言,承接转移产业带来经济绩效的提高的同时,也背负着承担污染的使命。对于整体层面而言,区域一体化加强了城市间联系和协调合作,技术创新水平提高进而降低污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万珺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55-59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004年经济普查中类行业的截面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分位数回归法(Quantile Regress)研究了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度之后,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即FDI总的溢出效应为正,同时更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也有利于工业总产值的提高。通过长三角地区内部的比较分析得出,上海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负,江苏利用FDI的溢出效应为正且不显著,浙江的FDI则具有显著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频发,给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英国工业化时代成功治理城市雾霾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针对我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的措施,包括加强城市层面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加强交通管理,降低交通污染排放,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健全空气污染应急预案机制,鼓励民众参与,保障民众协助监督的合法权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我国雾霾污染及治理现状,界定了政府在雾霾治理中的责任,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雾霾的治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了政府在雾霾治理中失责的原因,探讨构建雾霾治理中的政府责任追究机制:要树立正确地执政理念;落实政府问责制度;健全相关立法;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其职责的履行,实现雾霾污染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溢出效应对东道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中,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较大差异,充分利用FDI,利用其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溢出效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建构有效的增长路径,能否在产业结构变迁中将FDI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那些应当成为政策制定关注的核心问题等,成为研究FDI对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利用陕西省2000—2009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建立简单的数理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FDI的产业溢出效应,根据目前市场化推进中FDI在各产业行业的应用状况,试图探索FDI在经济增长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结论表明:目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应该将产业结构调整和FDI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和市场机制,构建稳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增多,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雾霾频频爆发,更是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雾霾不仅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治雾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一城一地、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本文分析了京津冀雾霾频发的原因,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雾霾治理经验,结合京津冀地区特殊情况,对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但国家或地区不同,FDI的溢出效应大小也不一样,有的甚至出现负效应。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证实了FDI在长三角制造业的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利用区域问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问反馈效应的前、后向联系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对中西部的溢出效应不及后者对前者的显著,中部地区没有发挥区域经济的纽带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协调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实现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产业协调和区域福利补偿,必须加快产业转移,扩大区域间公共知识溢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1999-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产业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以及环境污染排放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最可能发生在后向联系中,FDI水平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不明显;环境污染不利于产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提高,FDI水平溢出效应减缓了环境污染对产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而FDI的前向技术溢出与后向技术溢出对环境污染的边际效应不明显;FDI水平溢出效应降低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而FDI后向溢出效应增加了各环境污染指标的单位销售额排放量,因此FDI后向技术溢出中有一部分是向上游产业提供了高污染排放技术而提高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增长的波动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并且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及其规模的差异很大。该文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京津冀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优势。但是,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上海,其制造业转型升级层次低、转型升级速度慢,与北京的差距较大。上海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而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弱。该文对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进入由梯度转移为主向城市功能转变为主的产业合作新阶段。但是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省市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各省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不及京津冀地区,无法分享伴随专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不过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间形成了互补性较好的专业化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伴随着国内外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发挥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专业化的双重支撑作用是长三角各省份未来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