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农村金融问题上,以往的研究者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逻辑: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减少、农村信贷品种单一等,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导致农村金融供需失衡。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供需失衡虽然和农村金融供给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和目前新的变化与农村金融的供需不均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平顶山、漯河、驻马店三地的实地调研,从农户对正规金融(主要指农村信用社)需求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农村金融供需不均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金融问题上,以往的研究者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逻辑: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减少、农村信贷品种单一等,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导致农村金融供需失衡。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供需失衡虽然和农村金融供给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和目前新的变化与农村金融的供需不均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平预山、漯河、驻马店三地的实地调研,从农户对正规金融(主要指农村信用社)需求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农村金融供需不均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文构建农地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基于2019年中国西部6省(市、区)1 673户农户家庭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行为的调节效应及其差异化影响,同时采用相关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地认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效应大于农地流出。由于各地政策力度和宣传方法不同,风险规避心理使得农户在流出方面存在差异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农地确权分别增强了农地认知对未确权组农地流出行为和确权组农地流入行为的正向影响,即农地确权在农地认知影响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因此,在继续完善农地确权政策的基础上,需要从加强多主体农地认知的宣传工作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4.
作为调整收入分配的重要劳动制度,最低工资制度一直处于各方争议之中,本文设计三类最低工资制度实验,考察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契约行为的匹配效应.实验发现,最低工资制度的影响范围与自利模型的预测不一致,同时也验证了最低工资的溢出效应;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工资的增长,增加劳动报酬,起到了调整收入分配的作用.工资预期是既定制度环境下的理性判断,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工人的工资预期,降低了就业匹配效率.最低工资的溢出效应维持了工人的社会偏好,实现制度与社会偏好的互补,提高了社会福祉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劳动用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地的流转。本文以新疆兵团的劳动用工制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的新框架。通过分析新疆兵团劳动用工制度与农地流转间的深层次相互作用,发现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是阻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文章构建了破解新疆兵团农地流转困境的方案,并通过对农地流转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分析论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城市流转中各权利主体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平的度量方法。研究方法:运用阿特金森指数和社会福利指数对武汉市2007-2010年土地征收中收益分配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2007-2008年武汉市征地收益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有好转,2008-2009年有恶化,2009-2010年不平等程度又有所减缓,但最后一列的福利指数说明,如果综合效率与公平两方面来考虑,这四年的社会福利却在逐年减少。研究结论:在我国现实的土地征收中,确实存在着机会不公、分配不公的问题,这将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必须找出减少这些原因的方法或途径,才能消除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收益分配公平的统一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魏旭鹏 《财会研究(甘肃)》2024,(3):51-56
交易的本质是由于不完全契约的存在而存在,交易费用的本质是契约具有不完全性的代价,会计本质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会计以较低的制度成本减少了没有会计制度市场必然会出现的租值消散,在交易费用与租值之间起到了楔效应作用,减少了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交易的顺利进行,防止租值消散。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视角,运用双边治理的关系型合约模型分析,揭示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要素配置及其效率提升的内在逻辑或机理,为提高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效率的政府农业政策制定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从而阐明推进我国农地流转不仅要重视实现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市场化调整,更要重视进行农业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和条件,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供应链契约设计来进行相关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问题.首先对相关研究理论和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和重点解决的问题,接着提出了构建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契约风险管理模型的相关前提假设,并从生产制造商的最优经济产量决策和经销商决策两个方面研究了两者之间的行为博弈,最后提出了在供应链契约中采取提高缺货惩罚成本、增设对制造商滞销货物的回购条款和向制造商收取货物供应保证金等方法,来进行供应链契约参数设计,从而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角度,重点讨论物流安全信息披露在实现物流服务购买者对物流安全信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社会、政府或第三方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建立服务提供方与服务需求方的信息博弈模型寻找动态均衡路径。分析加强物流安全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优质物流服务企业主动披露安全信息愈多获利愈多,且愈得到市场信任,并提出政策建议以引导物流服务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角度,重点讨论物流安全信息披露在实现物流服务购买者对物流安全信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社会、政府或第三方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建立服务提供方与服务需求方的信息博弈模型寻找动态均衡路径.分析加强物流安全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优质物流服务企业主动披露安全信息愈多获利愈多,且愈得到市场信任,并提出政策建议以引导物流服务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国外主要监管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发现目前规制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最优规制设计理论。既有规制设计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微观角度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理论设计激励机制达到最优规制,二是公共强制理论从无序成本与专制成本权衡的角度比较公共管理制度的选择。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探讨了规制经济学中最本质的问题——最优规制的决定,并认为监管国家所有制的本质是在契约不完全下相对私人秩序节约交易费用和监管成本的一种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经济关系的契约化,由供求关系和信誉机制来决定资源的作用机制.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完成从关系治理到契约治理、从人格化交易到非人格化交易的转变.应当创造适合契约治理的制度环境,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内生出适合自身的契约规则. 相似文献
16.
17.
构建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景辉 《财会研究(甘肃)》2008,(21):43-44
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出发,认为契约的不完全性会导致事前的完全契约失效,当事人在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时会做出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而解决这一无效率的专用性投资的根本途径就是人力资本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市场的价格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企业的行政权威取代市场价格机制节约了交易费用,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为最有效地激发贡献率自愿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契约形成经济组织。要素所有在订立契约时是平等的,各种要素通过契约关系的结合创造了企业剩余,所以作为平等独立的要素所有的契约各方都有权参与企业剩余利润的分配。各要素投入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希望能索取最多的剩余,然而各种要素对企业剩余的贡献难以界定,这样企业内部就存在这样一对矛盾:有限的剩余和无限的剩余索取欲望。为了消除这一矛盾,就需重新达成新的契约安排,调整各要素投入的责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诸要素的相对地位及谈判能力。行为的不确定性、信息非对称、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以及各要素在企业中的相对地位不断地变化,决定了要制定出完备的契约是不可能的,不完全契约成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是如何进行博弈的,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在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激励制度下两者是如何达到一种契约的。并分析声誉效应和棘轮效应对激励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激励来观察对零售商是否有作用,并且观察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