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公路通车状况的不断改善,客货运输流通逐步走向规范化、集约化,大型客货运输车辆逐年增加,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长、三桥等重大型货运汽车日渐增多,多桥营运汽车很快将进入运输市场,这对汽车性能和安全状态的检测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从在用的综合性能检测站来看,(无论是A级站,还是B级站),其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重大型和多桥汽车检测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原检测设备的设计吨位小,对现在的重大型车辆检测的结果误差率增大;(2)原检测设备在制动检测工位不能适用三桥、多桥汽车,无法实现标准衡量的目的;(3)随着车型变化,对汽车灯光检测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货运车辆"两检合一"改革政策,即安全技术检验(安检)和综合性能检测(综检)合并,本文根据广西货运车辆检验检测现状,提出"两检合一"改革实施建议。一、安检和综检的对比分析(一)法律依据。安检的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综检的法律依据是《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二)检测标准。安检的检验标准为《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和《机动车安全技  相似文献   

3.
正公路气象监测的技术落脚点可以从监测预警和主动智能防控两方面着手,推进"交通+气象"深度融合研究。公路在承载着巨量客货运输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冰、雪、雨、雾、风等恶劣气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通行环境、车辆驾驶员心理及车辆性能等在内都受到了不良影响,进而公路的安全性与通畅性也产生了隐患,公路设施甚至存在损毁风险。《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中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安全发展战略均提到,要运用先进的技术作为提升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货运需求大幅增长,从而促进货车的需求快速增加。与此同时,在车辆及驾驶人的管理教育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或缺失,如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高低不同,特别是货车超载问题缺乏有效约束,从而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本文结合当地实际,就货车事故多发的隐患问题、成因及预防,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营运车辆的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汽车制动性能差有关。制动力是评价汽车性能的基本指标,制动力测量是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同时测得制动协调时间,便能较全面地检测车辆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6.
道路快速货运是以高时效的货物运输为服务对象、以高等级的公路为基础,依托多层次、网络化的货运市场体系集散货源,使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车辆载运货物,利用高效的通信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输组织,实现货物和信息安全,准确,快速的流动。 一、发展道路快速货运的途径 发展快速货运是生产力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商务活动和人民生活中,对货运运输的需求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还更高地反映在对运输质量的要求上。在商品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货主对运送货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实施公路货运治理行动,强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到2020年年底,各省(区、市)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平均违法超限超载率不超过0.5%,并要求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这为下一步的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分析G7货运物联网平台数据得出,我国当前货运安全性较差,为将死亡人数下降两个数量级,需要升级与完善AI功能,由此提出货运安全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G7是一个完全专注于公路货运的物联网平台,也是中国最大的货运车辆管理平台,管理80多万台车辆,规划22万条运输线路,日均数据量2T多。平台通过货运车辆内嵌传感器汇集各类数据,分析得出当前货运安全性较差,每年至少有1万名货运司机  相似文献   

9.
正货车年检(安全技术检验)和年审(综合性能检测)依法合并为推进货运物流降本增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国务院决定将货运车辆年检和年审依法合并。为贯彻国务院重要部署要求,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工作的通知》,并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据了解,此次出台的推进货车安全技术检验(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货运车型非常庞杂、车型标准化程度过低,已成为影响传统货运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货运转型的突破口就是车型标准化。营运载货汽车安全技术新标出台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载货汽车》(JT/T1178.1-2018),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规定了载货汽车的整车、制动系统、安全防护、载荷布置标识与系固点、报警与提示等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N1  相似文献   

11.
新技术     
正浙江嘉兴首个路警联合执法监控设备正式启用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县道桐德公路石门大桥南桥头安装的货运车辆不停车称重和违反(限重)禁令标志指示的路警联合电子抓拍信息采集系统正式启用,通行车辆违反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要求的,将以超限、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交通违法行为予以处罚、记分。非现场执法模式是"互联网+"公路交通执法的新理念、新模式,对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路产路权、优化道路环境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桐乡市制定了"公路非现场执法车道三年(2020年-2022年)建设规划",计划将非现场执法模式在普通县道公路逐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正李克强:进一步清理运输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6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综合运输效率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公路运输在短途运输中灵活性强,而且市场主体多为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要加快推进公路货运车辆标准化,进一步促进公路货运行业创新发展。李克强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清理运输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有关部门要开展督查,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规范铁路货运收费,取缔不合理收费,纠正偏高收费,降低物流费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流被人们看作公路运输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切入现代物流已是势在必行。快速货运作为近年来我国公路运输业一支新生力量依托遍布其服务区域的网络,拥有独特的车辆装备,仓储、代理能力,应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与单纯的公路货物运输相比,具有速度快、周期短、服务完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作为高速公路重要配套设施的服务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区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对此,笔者谈几点看法、建议,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合理布局,打造货运物流发展的新节点众所周知,为减少交通安全隐患,缓解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不少城市都出台了"主城区禁止黄牌货车通行"的相关政策,极大地限制了大型货运车辆的通行。据此,  相似文献   

15.
<正>公路货运行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运输业蓬勃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科技的崛起,助力货运企业技术转型降本增效。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风险。近年来,我国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综合施策,强化联勤联动,持续加强货运车辆安全管控,增强货车驾驶人安全意识,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货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质效。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一级公路沿线多为农村区域,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知识匮乏。尤其是一级公路通车运营初期,居民对路上车辆速度和横穿公路时间判断不准确,侥幸心理突出,交通违规行为较为普遍。一级公路沿线居民传统交通行为习惯与现代交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引发许多交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20日,在广西桂林市政府会议室召开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会议上,一组数据摆在了与会代表面前:2004年6月全国集中开展治理超载超限工作以来,桂林公路部门“治超”执法队伍共检测货运车辆20098万辆,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2798万辆.卸载或分装货运车辆976万辆,卸载货物514万吨。  相似文献   

18.
情报     
《中国储运》2011,(8):94-95
首部公路保护法规已实施从严执行或推高货运价格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公路保护进行规范的行政法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主要涉及车辆超限治理、行政许可、保障公路安全的区域范围、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农村公路保护、公路安全保护的措施和手段,以及公路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等方面。其中,对运输车辆超载超限的规定尤其严格,除了罚款,还规定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过3次的货运车辆,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吊销车辆运营证;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过3次的货运车辆驾驶人,由道路运输管理机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管理》2021,(1):40-41
河北省地处京畿,通联四方,是交通运输大省,登记注册的重点车辆(客运班线、旅游包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重型货运车辆)共76.5万辆。近年来,涉及公路营运客车、危化品运输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多.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因修建于地下,受地质复杂多变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设、运维难度远超一般地上工程,传统"二维设计、静态施工、被动养护"模式存在"三阶段分离"弊端,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难以落实,建养脱节。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2005年开始,联合同济大学、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攻关,从三维地质延申至三维设计,以建养一体平台为载体,运用自动化监测、快速检测及无纸化巡检普查技术,实时采集施工运维关键数据,动态分析施工期围岩稳定性、变形发展趋势及结构健康状态,智能反馈指导设计施工及养护决策,无缝集成设计、施工及运维信息,已形成全面的公路隧道智慧建养关键技术成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