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金融发展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具体路径:是“效率通道”还是“技术通道”。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效应,通过“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效应,同时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效率通道”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金融发展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具体路径:是“效率通道”还是“技术通道”。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效应,通过“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效应,同时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效率通道”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地区间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中存在的技术和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区域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中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当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2011~2014年中国229家小额贷款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DEAGlobal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对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小幅增长,但增长率不稳定;纯技术效率提升是引起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成立越早的小额贷款公司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越低,小额贷款公司的技术效率面临"增长瓶颈";各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技术效率越低的地区其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速越高;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特征,表明小额贷款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国2011—2020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在1以上,处于有效水平,其中东部、中部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果提出因地制宜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依据手工查找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向影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差异,对西部地区抑制作用显著,城市规模越小、行政等级越低,抑制作用越显著。鉴于此,应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加速推进要素禀赋结构转型,实施地区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和技术升级政策,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协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GML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2011—2019年,技术效率提升拉动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加;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服务覆盖广度的扩大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建议采用政策鼓励和资金引导的方式提高技术效率对绿色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高绿色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洞庭湖区33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AR和SDM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洞庭湖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洞庭湖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环境规制低水平阶段显著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遵循成本效应”;在环境规制高水平阶段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创新补偿效应”。(2)在环境规制低水平阶段,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在环境规制高水平阶段,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3)县域财政自主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显著为负。此外,财政自主性显著负向调节洞庭湖区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业产业集聚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文章使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农业生产相关的数据和北京大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总指数和各分维度指标的门槛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数字化程度指标存在“倒U型”的双重门槛效应,支付指标存在“正U型”的双重门槛效应,而数字金融总指数和其他分维度指标存在“倒V型”的单一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存在“正U型”的双重门槛效应,中部地区存在“左半U型”的单一门槛效应,而西部地区不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维度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农业技术进步存在“倒右半U型”的单一门槛效应,而对农业技术效率不存在门槛效应。据此,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ML指数,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测度中国30个省市区GTFP,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量GTFP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全国平均GTFP累积增长31%,技术进步贡献较大。各地区的GTFP均呈现增长趋势,而技术效率则有所下降。地理邻接是空间溢出的主要途径,各变量对G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呈现不同的作用机制,R&D投入、外商投资和环境管制等因素对GTFP的增长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固定资产 ,应考察投资和增加固定资产的关系 ,其宏观指标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项目建成投产率 ;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国民收入 ,应考察投资和增加国民收入的关系 ,其宏观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或投资系数。我国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七五”时期比“六五”末不断提高 ,“八五”较为平稳 ,“九五”开始回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六五”以来较为平稳 ,“八五”较高 ,“九五”下滑幅度较大。应采取多种措施 ,不断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研究我国26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GM)、技术效率(EC)、技术进步指数(BPC)均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从平均水平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变动,而技术效率(EC)指数和技术进步(BPC)指数的平均水平变动不太稳定,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没有形成核心力,内生增长的方式需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15.
以全要素生产率度量城市发展水平,考察国家审计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作用发挥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国家审计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审计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国家审计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国家审计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考量中国“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对东、中、西部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前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依次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下降幅度依次增大.鉴此,应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的配套条件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长吉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要求。长吉图地区毗邻俄罗斯,中国的市场、人力和技术优势与俄罗斯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使得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将成为推动长吉图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11月23日,中俄两国总理宣布,双方决定使用本国货币实现双边贸易结算,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改变两国本币结算额偏低现状、促进两国贸易发展,以及本币结算对两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hina’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ESER) policy implemented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FYP) on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is article evaluates and compares the environmental-adjusted energy productivity of 15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during the 10th and 11th FYPs using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approac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ur of the 15 studied industries had achieved significant energy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during the 11th FYP than that in the 10th FYP, which can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s of relevant ESER policies. In contrast, energy productivity of the rest 11 industries acquired relatively minor improvements during the whole decade.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ources of bank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2002–2009. In order to perform this research, we propose an advanced index – input slack-based productivity index (ISP) – a model that disaggregate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to each input productivity change. Funds, capital, and employees are chosen as the inputs, whereas loans and other earning assets are outputs in this study. Our results show that technological gains transcend the efficiency regressions and result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More specifically, technical progress in capital productivity reveals the dominant force behind the total factor technic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uses these disaggregation terms to find ou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put usages for each Chinese bank.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SP index provides more insights than tradit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