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欣 《时代经贸》2009,(7):145-146
和谐社会是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冠首的,而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广西的特点与走向,更是实现和谐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依法治桂在构建和谐广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阳 《经济师》2009,(4):38-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民主法治、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但是在这一系统中,这些措施的功能和作用并非等同的,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法治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溯法与和谐思想的历史,“和”作为一种哲学理念,是中华民族最具特点的文化特征。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就是对“和”文化的最具时代特征的内涵挖掘和解读。而法作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诞生邢天起就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的天然使命,作为一种标准和规则,它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法与和谐思想二者具有同源性和交汇点。法不是万能的。法治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实现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一定是和谐的,但是社会和谐这一美好目标的实现离开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万万不能的。法治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才会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白雪 《江南论坛》2023,(12):48-52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交融汇合的纵深样态。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之本质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生态侧面,核心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目的是从法治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等维度构建中国式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从而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转变。实际上,“和谐”正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本质一宽容,而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就是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建构过程。从“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开始,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容与本质,最后从制度层面探索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保障,必须树立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法治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和谐法治”是中国法理学回应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推动法治思想在中国语境下生长的最新努力,也是中国法学参与或引领世界法律对话的一种理论范式。和谐法治范畴的提出和展开,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艰巨而繁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短期安排,把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和谐无锡.就是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活力无锡、富裕无锡、绿色无锡、文化无锡、法治无锡、平安无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强化大学生思想工作入手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红 《经济师》2007,(1):126-127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申到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并把它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方针,就能给大学生思想工作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实践中也对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起到了提纲挈领、有的放矢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和理论视角,思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和谐校园一定是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全方面服务,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0.
刘东波 《时代经贸》2010,(16):234-235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任务。和谐校园一定是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金方面服务,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杨雪琴 《江南论坛》2005,(11):59-6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而开展工作,同时,和谐校园建设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充分认识加强德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1.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没有校园环境的和谐,也就没有全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通过法律的有效实施,以达到法治期待,从而构建和谐有序的法律秩序是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仍有相当数量未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未达到预期的法律实效,离法治国家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通过如何对法律的有效实施以达到法治目标的探讨,从而在法制现代化的道路上,使二者能真正有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构建和谐会计的法治环境、职业道德、思想认识,提出了构建和谐会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高等学校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集散地,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使命。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需要,是确保校园人际和谐的需要。高校宣传部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握正确导向,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加强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薛长顺 《经济师》2009,(6):158-158
文章论述了构建和谐会计的法治环境、职业道德、思想认识,提出了构建和谐会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巩守强  李晓峰 《经济师》2007,(3):122-1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高等学校是文化、知识和人才的集聚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的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摆在高校各级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面前的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文章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从思想认识、运行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刘健 《时代经贸》2013,(12):184-185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坚持和谐司法,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人民法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者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实现“两个效果”的统一,就必须要坚持“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强化法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局意识,努力构建和谐的司法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治建设是在一种缺少社会根基的状态下行进的,因而权力一直难以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已面临着思想观念的价值撕裂、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错位运行、社会冲突的随机性迸发、扭曲的拜金功利心态等困境和危机,因此,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就需要以培育法治的社会根基为立足点,重建价值观体系,重塑体制机制,重组社会结构,塑造公民性品格,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的决定,以此推动“和谐中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