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这种贸易失衡的趋势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的情况下依然强劲,为美欧等国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提供了口实.同时,不降反升的贸易顺差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的贸易摩擦增多,许多国家常常针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反倾销指控,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顺差来自加工贸易领域,而加工贸易顺差是不易通过汇率进行调节的.因此本文认为贸易顺差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汇率的调节作用的发挥,而在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比较优势的再造.  相似文献   

2.
安秋娴 《时代经贸》2012,(6):107-108
在以往的二十年间,中国差不多积累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就是1992年的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贸易顺差。这引来了不少国外人士批评说人民币由政治驱动。不少西方媒体,甚至政府含沙射影指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破坏自由竞争。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把这一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而且,从2009年开始,贸易顺差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对中国贸易顺差以及其对汇率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和预测分析,我过外贸顺差规模逐渐减小,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扮演着降低贸易顺差的角色,对外贸易转向平衡方向发展。本文对中国贸易发展状况,顺差原因以及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二十年间,中国差不多积累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就是1992年的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贸易顺差.这引来了不少国外人士批评说人民币由政治驱动.不少西方媒体,甚至政府含沙射影指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破坏自由竞争.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把这一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而且,从2009年开始,贸易顺差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对中国贸易顺差以及其对汇率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和预测分析,我过外贸顺差规模逐渐减小,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扮演着降低贸易顺差的角色,对外贸易转向平衡方向发展.本文对中国贸易发展状况,顺差原因以及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新兴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独特的“双顺差”现象。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的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与2005年全年顺差总和持平;外汇储备逼近100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双顺差”与加工贸易政策、贸易争端、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并引发国内外各界越来越多的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持续对外贸易顺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大都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没有考虑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多次跨越国界的重复计算问题,无法反映中国真实的贸易顺差水平。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1995-2011年的数据,采用投入产出领域的贸易增加值(TiVA)方法,测算出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之间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之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较小而且不显著,而加入WTO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华FDI总额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即加入WTO之前,总体FDI不显著,加入之后影响显著。FDI来源地区分析显示,美国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内地FDI增加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内地的贸易顺差,而日本和德国在华FDI则会降低中国内地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6.
巨额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着稳定的贸易顺差,但是自2005年以来,顺差急剧增长,并且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的出口.这部分出口更多是由外资企业带来的,尤其是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投资建立企业将其自身的"出口"转移到中国所造成的.这种状况将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众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例如:频繁的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等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11个制造业的季度进出口贸易数据,利用面板DOLS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联合出口品本土增值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出口品本土增值度的提升,原本缺乏汇率弹性的加工贸易出口将变得敏感,而加工贸易进口由于与出口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因而汇率弹性也表现出显著为负。加工贸易的本土增值将放大人民币有效升值对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因此,加快国内技术进步,生产更加复杂的中间品,将适当缓解人民币“被迫”持续快速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考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我国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问题的计量模型,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非由汇率低估所致,人民币汇率调整难以根本解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资本管制放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是我国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实际利率、名义汇率升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后,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度有所缓解。而后,由于国际贸易顺差扩大,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141.97亿美元(美国方面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为2016亿美元)和701.1亿美元(欧盟方面统计为1200亿美元),因而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等国的贸易摩擦升温,国际社会再次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等国又借口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过大而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坚持目前的人民币小幅度升值的政策,国外压力又比较大。本文根据中国企业融资偏好和金融体系的特征,提出对中国汇率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实行适度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这样,既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又可以缓解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汇率低估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扭曲和内外部失衡是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争论中的一个常见观点。本文利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讨论了技术进步条件下工资和汇率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扭曲的主要症结在于工资抑制,而非人民币汇率低估。在工资外生的情况下,贸易品部门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会造成通货紧缩、贸易顺差和货币升值压力;提高工资在降低贸易顺差、缓解货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并且对实际产出影响甚微。因此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重估汇率,而在于改善工资抑制的条件,比如破除行政垄断、保护劳工权益、提高劳工待遇、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1.
李强  王孝松 《经济评论》2012,(3):145-155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转移效应以及东亚转移效应在不同技术分类下的不同表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中国对东亚的投资开放度和加权实际汇率两个指标来度量东亚转移效应,并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东亚转移效应是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因素;东亚转移效应显著存在于高技术和中技术产品上,低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则不存在显著的东亚转移效应;高技术产品上的东亚转移效应要明显大于中技术产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助于减少中、低技术产品顺差,但对高技术产品顺差几乎没有影响。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须审慎对待人民币升值,稳步、有序地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并坚持走出口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趋势将对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主要从人民币汇率与加工贸易的相关研究入手,论述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而我国贸易收支顺差虽然在贬值初期有所改善,但效果微弱。本文通过对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收支制约因素分析解释仅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并不能很好的改善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涉外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是由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资本流动日渐放松所决定的。涉外企业可以合理借鉴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时的经验,在采用合理的财务对策和外汇风险规避工具、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增加海外直接投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王刚贞  王光伟 《技术经济》2008,27(1):116-120
贸易与汇率关系理论难以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现象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分析思路,结合我国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将汇率预期变量引入贸易收支模型,对主要家用视听产品的对外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预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数理统计和实证角度研究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与东盟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选取东盟中六国(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菲律宾)为代表进行分析,运用面板资料模型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高(即人民币升值),会缩小我国贸易收支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国别效应。对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可采取的措施有完善汇率政策、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对产业政策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结合中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计算整体和行业层面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指标,并且利用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检验在垂直专业化条件下的汇率与贸易的关系,结果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汇率的变化对于贸易没有影响;而垂直专业化程度低的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垂直专业化的行业大量进口中间产品,经过组装以后再出口,其利益主要为跨国企业获得。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这些行业,所以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还能产生持续贸易顺差"现象,将贸易信贷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框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中国货币供给影响贸易收支的通道主要是"贸易信贷"以及"通过汇率影响贸易信贷".借此给出了我国"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产生贸易顺差之谜"的一个解释,强调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有助于消除内外均衡冲突.  相似文献   

19.
外汇超额供给的原因及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具有“规模管理”和有限浮动的特征,而不是纯粹意义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该机制作用下,外汇需求不足,低通胀率使汇率实际贬值,进而形成了双顺差。外汇偏离度的变化则表明“热钱”在大量流入,在双顺差与“热钱”的作用下,外汇供给持续增加,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形成现实挑战,使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因此,要降低升值压力,短期措施在于扩大外汇需求和限制外汇供给,长期措施在于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姚大庆 《当代财经》2007,(10):98-101
本文构建了一个汇率不确定环境下的加工贸易企业模型,结论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12类出口商品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与上述理论模型基本相符.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加大.因此,要减少汇率波动对产出和出口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附加值,多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