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作为绍兴旅游整体品牌的推出,集中体现了绍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特点,是对绍兴旅游“卖点”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0,(7):3-3
各位在蓉绍兴籍企业家:大家好!今年以来在各位绍兴籍企业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都绍兴商会筹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员方面,已联系的近70位在蓉绍兴籍企业家,多数表示愿意参加和支持成都绍兴商会的筹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劳建芳 《浙江经济》2005,(10):50-51
绍兴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探索有绍兴特色的创新道路,营造政府与企业互动的创新渠道,打造绍兴的创新型经济。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周年,绍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湿改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跨越,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和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绍兴市委、市政府结合绍兴实际创造性地工作的结果,是绍兴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丁建萍 《东方经济》2003,(11):22-26
“绍兴城要移,向着上海的方向移。”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绍兴市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要。目前绍兴考虑的就是如何“城市北移”,“兴建大型基础设施,拉近沪绍距离。”规划中的绍兴跨江大桥将横跨上虞市和嘉兴市之间5000米宽度的钱塘江,一旦建成,沪绍之间的车程将由两个半小时骤减至一个半小时。“绍兴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65亿也要建设跨江大桥。”10月16日开幕的绍兴鲁讯艺术节上,包括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显出绍兴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这份雄心。城市北移,制造业北移。上海郊区173工程试点区早被坊间众说纷纭,绍兴,只是在对岸的杭州湾划一个圈,便挥就了一个350万平方公里的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区。于是,整个绍兴便走进崭新的“杭州湾时代”,成为又一轮投资新热土。  相似文献   

6.
纺织行业是绍兴区域块状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也是绍兴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理清纺织行业发展脉络,把握发展趋势,对绍兴纺织行业发展乃至全市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和国有企业改制的积极跟进,以体制的先行优势促进了绍兴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绍兴板块”成为绍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港口经济》2012,(8):29-29
浙江省最大的内河港口绍兴港今年上半年建成启用。它东连宁波,西接杭州,南承温台,北进上海,打通了水乡绍兴所有内河与杭甬运河及甬江入海的水路,绍兴内河水运向“江河海联运”迈进。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绍兴要紧紧把握“突出主题、率先发展,推进转型、集约发展,强化动力、创新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6月17日,绍兴国家高新区建设动员大会在绍兴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小垭等出席会议。万钢部长、赵洪祝书记为绍兴国家高新区揭牌,陈小娅副部长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等科技部各司局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济》2003,(8):62-63
随着绍兴大城市框架的确立,绍兴的交通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回眸过去五年,绍兴市交通局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战略构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抢机遇,重实干,有力地推进了绍兴交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绍兴体制先发优势的形成,就任于率先推进了市场化改革。30年的创新实践,绍兴基本上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形态的转轨。绍兴的改革与发展既带有与全国类似的共性,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成就了绍兴经济的光荣与梦想。截至目前,绍兴有10万余家中小企业,包括5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绝大部分也属于民营中小企业。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新昌的轴承、诸暨的袜子、嵊州的领带……在中国乃至世界打出了响当当的“绍兴制造”。然而,这支“舰队”近年却频遭重创。近两年,绍兴全市法院共审结涉中小企业民商事案件36285件,执结涉中小企业案件26096件,解决诉讼标的268.8亿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绍兴工业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导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快速变动,绍兴也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市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06,(1):F0004-F0004
绍兴文理学院是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和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万人,在编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61人。多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发展兴校、特色强校、合力建校方针,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永明 《浙江经济》2004,(19):24-25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有效缓解要素制约,力保绍兴经济稳健运行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生态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之举,更是绍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上新台阶的发展之策。站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绍兴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建江 《浙江经济》2006,(24):50-52
近年来,随着绍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人才和劳动力资源需求呈大幅度增长态势,城镇流动人口大量增多。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为绍兴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社会治安、资源配置等问题带来严峻的挑战,成为“平安绍兴”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大城市人口战略实施过程中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绍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与绍兴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的迅速崛起、长足发展和有力推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错位发展”,已成为绍兴接轨上海的重要策略;而在绍兴经济发展尤其是接轨上海的进程中,“越商”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也许只有在绍兴,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才有可能与欧盟或者美国贸易官员的一言一行如此的息息相关。这些官员有关中国的任何一次措辞严厉的讲话,要不了三天就会传遍绍兴,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在其家族成员的言传身教下,也会对此忧心忡忡。这个由“一块布托起的经济强县”,作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二十年来它与世界市场总是近在咫尺——全县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来自纺织业,而一枝独秀的纺织业又基本依赖出口,预计今年的出口额可达四十亿美元。许多绍兴人几乎无法想象,失去了纺织业优势的绍兴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