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管理》2005,(12):98-99
民营企业在实现了速度奇迹、财富奇迹之后.下一步的追求目标应是什么?速度.对于民企的下一步是利大还是弊大?在迅速扩张中,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如何与之相适应?下一步,家族体制是应该传承,还是打破?创业者在企业发展的新阶段该如何完成自我新定位?企业股权设计该如何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宗庆后、娃哈哈、达能……无疑是2007~2008年财经界的大热门。 宗庆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能力有哪些与众不同?是不是真的如外界报道的那样自信、自负、自我,甚至是刚愎自用?  相似文献   

3.
日落东方     
《东方企业家》2011,(4):15-15
暂且从伤痛、揪心与惶恐中走出来,在这里,你将读到的是人类的情怀与勇气,直面创伤,日本这个民族如何迅速自愈.核能是人类新威胁吗?  相似文献   

4.
《英才》2007,(5):12-12
最近的悲情大片是“娃哈哈、达能恩怨情仇”,宗庆后俨然“男一号”。在新浪网上与网友互动,谈到对“达能要求48小时必须召开董事会”的回应时,语气激昂。“我传真回复他们,并郑重宣布:中国入站起来了。中国现在不是八国联军侵略的时代了。中国入有自己的国格、人格,你别老是以统治者的口气说话。”在访谈中,宗庆后多次谈到“中国民族精神,民族自尊”,似乎支持他才是爱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东方企业家》2007,(5):10-10
[背景]2007年4月8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称达能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企业的要求是恶意并购。自此,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股东纠纷迅速演变成倍受关注的商业事件,其中的重要催化剂是民族品牌论。虽说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商业纠纷,但宗庆后先生打的民族牌,达能坚持的契约精神品位都不低。有赖于宗庆后先生的主动曝光和媒体采访的逐步深入,使我们可以这样近距离观察到巨型企业之间契约的私密,为有兴趣研究企业生长的人们提供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05,(12):103-104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变革,职业经理人的就职与出局也变得日益频繁。是老板无情无义吗?是自己想入非非吗?面对“在不同阶段.企业必然任用不同类型经理人”的“阶段论”.经理人该如何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老板应该如何在变革中,与经理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23):70-70
宗庆后身上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使他在企业家圈子里以“特立独行”而著称。对于外界对娃哈哈的各种猜测、质疑。宗庆后极少回应.或根本不屑于回应。极少和饮料圈子里或外面的企业家交朋友.宗庆后称.“我没有圈子.也没有时间。”对国外的咨询公司.宗庆后直言.“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生意。”从不屑高谈战略.宗庆后说“我是靠感觉来做娃哈哈。”不设任何一位副手,身兼董事长总经理之职.公司大小事务几乎事必躬亲……  相似文献   

8.
李长华 《中外管理》2004,(10):92-93
现如今,企业并购随时可能发生.但并购无疑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与角逐,过程极其复杂。而身陷其中的经理人又不得不经受长时间猜测、揣摩的折磨.在惴惴不安中度日.是听天由命.还是自我主宰?去与留之间该如何抉择?让人不得不考虑很多……  相似文献   

9.
未来领袖     
宗庆后 2010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近日在纽约发布.中国大陆富豪们的表现尤为抢眼,首次以64名富豪人数排名第二。中国大陆位列第一的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70亿美元身价位列榜单第103位,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元身价位列154位。  相似文献   

10.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26-26
当高卢雄鸡的傲慢遭遇了中国式的全民民族情绪会是什么结局?宗庆后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一场如愿以偿的“和局”。2009年9月30日,达能全面退出其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而在2007年春节后,双方初起争议时,情况对宗庆后非常不利:法国达能要求娃哈哈卖掉其在合资企业所占的49%股份,宗庆后不仅同意,并且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相似文献   

11.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7,(11):36-37
忆及1996年2月29日,当宗庆后与法国达能牵手,按照合同.他们的合作是50年:  相似文献   

12.
奚小平 《企业世界》2007,(12):26-27
今年商界的一大关注焦点,便是宗庆后的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集团之间的“中国式离婚”案。案子两个焦点,就是49%与51%的股权控制权问题和一份阴阳合同。在央视《对话》栏目,主持人问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请问宗总,在您看来,情、理、法这三者是怎么样的顺序?宗庆后很痛快地承认,他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讲信用,讲义气,所以是情理法的顺序,现在吃到市场游戏规则的亏以后,他会坚持法理情的顺序了。看完这个节目,  相似文献   

13.
新宗庆后     
焦晶 《中外管理》2010,(4):108-112
这个一度广受争议,被称为“独裁者”的“地道”中国企业家。他有中国式朴实、中国式勤奋、中国式自信,也有中国式的精明和霸气。但与众多中国造老板不同的是,他始终长青不倒,而且蒸蒸日上,到底他走的是什么路线?在变局中,他还有多少招数?——总结宗庆后的经营门道,比盘算他的首富热闹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兰地里饱含着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与激隋,威士忌中流淌着英格兰民族的贵族气质,伏特加酒中洋溢着俄罗斯民族的直爽与刚烈。那么,中国白酒如何同中华民族文化嫁接呢?  相似文献   

15.
宗庆后常引以为自豪的事,是与世界排第六位的这能食品公司合资,并未对娃哈哈品牌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相反,在这次合资过程中更体现了娃哈哈品牌的价值。他很高兴他的娃哈哈公司并没有如多年前的天府可乐,因合资而自动灭亡。另一件让宗庆后自豪的事是娃哈哈公司的“零负债”。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却不知宗庆后是否想过有朝一日要把现在的合资对象达能公司吞并的念头,宗庆后的事业虽然一路顺风,牛气冲天。我想,他一定还不敢有把达能食品公司吞并作为海外子公司的想法。 我设想的超级奶牛场计划,或许可以让宗庆后在10年后的今天把不…  相似文献   

16.
在与达能的这场“对赌”中,一向沉着冷静、遇事泰然处之的宗庆后真的急了。这次他不仅一反常态,频频对众多媒体喊话,而且话锋还直指事件的另一个当事方——法国达能集团(以下简称达能)。娃哈哈的民族情结与其它民营企业不同,从当年与达能合资成立公司至今,宗庆后始终坚持不让达能参与合资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不顾达能的反对,生产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定位的“非常可乐”,所有这些都让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宗庆后深厚的“民族情结”。对于这种“民族情结”,宗本人也从来不否认,甚至引以为傲。因为宗绝对有骄傲的资本,那就是达能长达11年未能染指的企业管理以及非常可乐每年40%~5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女儿掌门人     
前段时间,关于“宗庆后招婿”的话题炒得沸沸扬扬。媒体围绕宗庆后是否选择独女宗馥莉作为娃哈哈——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的接班人,还是招一乘龙快婿掌管这个商业航母展开争论,闻声而动的互联网更是引发“宗庆后女婿标准以及推荐与自荐”的一轮八卦运动。当然,随之也连锁反应式地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民营企业家的接班人问题。只有女儿的民营企业家在接班人选方面的两难抉择:在“女儿是外人”的观念下该选择女儿还是培养职业经理人掌管自己用血汗打下的“江山”,“宗庆后选婿”只是这种两难处境的一个折射而已。而事实上,这些“女儿掌门人”已经开始正式登上了商业舞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翻看宗庆后两会的提案和建议还真是不少,可谓企业家人大代表中的高产人士。除了两个提案一关于尽快修订《商标法》,加强驰名、著名商标和民族品牌保护的议案和关于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还有14条林林总总的建议。两会期间,媒体对于宗庆后的报道中,都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标题“宗庆后:个税起征点应调至5000。”  相似文献   

19.
跨国“姻缘”,得失几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雨 《中外管理》2007,(5):24-24
多事之春 前不久娃哈哈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爆料:达能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集团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原因是11年前的一份合作协议中一个当初未曾重视的细节,而今成了达能公司要价的依据。随后消息显示:由于双方谈判未见成效.很可能对簿公堂。结果将会如何.目前尚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审计工作应如何规划呢?我认为.应围绕深化经济效益审计,努力做好各项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