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贫困现象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世界所面临的人类生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问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也在大力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进度。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政策和各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对边疆地区明确贫困的功能定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调整反贫困战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缓解直至最终消除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科学地制定贫困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本文对农村贫困指标体系设计基础、目标层次、结构系统和指标选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家民委公布的《2007年民族自治地方农村贫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剩余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以少数民族贫困县最为集中。因此,从制定新的扶贫规划、重新确定少数民族贫困县、创新和调整反贫困模式及建立贫困监测系统等的角度看,必须构建包括贫困识别指标和贫困程度综合评估指标在内的贫困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贫困程度,为反贫困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反贫困各种措施和力度逐步加大,产生了积极的扶贫效果。然而,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数据表明,我国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所以就要通过分析农村贫困的特征,找出阻碍农村脱贫的各种因素。在众多的反贫困政策中,提出财政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手段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成因、解决方案、措施和政策等几方面内容出发,对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客观全面地认识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脱贫需求成本的厘清、计量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与披露机制,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袁明宝  余练 《开放时代》2021,(3):162-179
全面脱贫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应有之义.在经历了体制改革扶贫和开发式扶贫阶段后,精准扶贫战略成为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制度保障.精准扶贫战略的制度设计、政策运行契合了当前中国贫困人口结构现状,成为政府主导推动的制度化、组织化反贫困行动.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嵌入、扶贫资源对贫困户内生需求的嵌入,以及行政动员与社会动员的互嵌,实现了精准扶贫目标的靶向准确和国家扶贫意志的贯彻.在运动式贫困治理背景下,精准扶贫形塑出基层组织积极治理和精细化治理的逻辑,并重构了县乡村责任共同体,实现了外部扶贫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结合.在政府组织、资源输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贫困治理能力,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贫困机制,成为保障全面脱贫稳定实现和贫困群体长远脱贫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脱贫需求成本的厘清、计量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与披露机制,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数居全国第1位,目前有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3个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这些民族自治县由于受历史条件、区域分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民族因素等影响和限制,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成为中央和自治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通过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大力减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呈现新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分析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提出些许反思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消除西部农村贫困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点。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过多、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接近零。要实现西部农村脱贫目标,根本出路就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化职业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返贫模式及其阻断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贫困问题可以分为原生贫困问题和再生贫困问题。当前"反贫困"的着力点在于原生贫困问题的解决;但再生贫困问题,即返贫问题成为扶贫开发是否具有长效性的重要指标。在返贫的各种现象中,五种返贫模式需要引起重视:断血式返贫、狩猎式返贫、失敏性返贫、转移性返贫和传递性返贫。提高减贫开发实效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需要通过财富内生、心理介入、制度供应、价值挖掘、新民塑造等方式阻断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通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熊主武 《经济师》2007,(8):53-53
城市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增强经济活力是城市反贫困的前提条件,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是城市反贫困的基础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反贫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扶贫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自然成为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传统等方面,而不是仅仅从"物"的经济层面,也不是单纯 .地将汉族地区的反贫困经验简单地搬到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多方面综合,真正卓有成效地进行反贫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思考.其中,一些思考比较成熟,而另一些思考则还在思索之中,现一并提出,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贫困定义的演化及对中国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中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人民反贫困内生动力的不足是阻碍反贫困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当前,反贫困事业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打牢基础。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劳动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与劳动人民反贫困内生动力存在深刻的内在契合,劳动精神可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增强劳动人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用劳动精神激发劳动人民反贫困内生动力主要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基层干部思想转变;实施长效教育培训,促进人力资本丰富发展;消除贫困文化桎梏,塑造新文明乡风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贫困母亲脱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关系到我国脱贫攻坚目标的最终实现.目前,在贫困母亲脱贫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既有贫困母亲自身的问题,也有对贫困母亲扶贫政策措施不精准问题.结合贫困母亲的实际,对贫困母亲脱贫的基本对策是:结合本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着力改善生存条件,着力提高综合素质,着力增加经济收入.综合施策,多点发力,发挥特长,实践创新,全力帮扶,走出一条适合贫困母亲自身特点的精准脱贫之路.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排斥与中国农村长期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在已进入扶贫“攻坚”阶段。按照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的长期贫困这一概念(指有些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至少持续5年以上,虽经扶助也难以脱贫)的界定,中国当前农村的贫困基本上属于长期贫困。返贫作为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中非常突出的现实,本文也将其归于长期贫困。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1)脱贫者主要是依靠国家扶贫措施而脱贫,返贫者的脱贫时间很短,这一群体的大部分时间仍处于贫困之中;(2)从返贫者的人力资本存量等方面看,返贫者缺乏进一步的脱贫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度的减贫,创造了全人类反贫困事业的伟大奇迹,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贫困成因的复杂性和脱贫的脆弱性,如何从机制设计上巩固脱贫成果、阻止贫困复归,是今后反贫困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后扶贫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构建稳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包括:构建稳固脱贫与精准扶贫政策延续机制;稳固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机制;稳固脱贫与壮大集体经济共促机制;稳固脱贫与“扶志”“扶智”并举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