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如何提高我国旅游扶贫的精准度是旅游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就必须对旅游扶贫进行精准识别。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探讨旅游扶贫精准识别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对今后的旅游扶贫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精准扶贫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的概念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和旅游扶贫项目识别两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了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的市场甄别机制和"意愿—能力"识别模型及旅游扶贫项目识别的"RHB"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盛行,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的结合能更好地刺激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视精准扶贫中社会组织参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扶贫中社会组织参与存在的不足,重视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成就,继续发挥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促进扶贫工作继续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9)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增长的时期,全国各地尤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重要精神,四川省将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逐步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欠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体系需要建设和完善,丰富销售渠道,广开销路,实现销售增长,最终实现推动地方经济提升。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强调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落后、产业类型单一,因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机构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悄然到来,国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之际,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扶贫济困的强大合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社会工作有着独特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理念和专业优势。文章着重从互联网+大背景出发,尝试分析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行动框架,并详细分析各方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也就是粗放扶贫,主要针对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家庭使用科学的程序进行精准的识别、帮扶、管理的一种治理贫困的形式.精准扶贫需要对人群进行细致划分,提高资金效益,创建扶贫新模式.要想完成此目标,首先就要创新地区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使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提高地区的农产品的效益.这就使最新的扶贫方式,电子商务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行南昌县支行秉持"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理念,抓住列为全国农行100家重点县域发展行的历史性机遇,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新型城镇化及服务"三农"、精准扶贫、服务民生普惠金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介绍了相关经验做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精准扶贫政策影响益贫式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16—2019年宿迁市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数据,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村级益贫式增长与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在精准扶贫政策干预下,村级实现“强益贫式增长”,其机制在于,改变低收入农户生计模式、强化“三保障”、提升收入稳定性,而增强收入稳定性的中介效应最强;(2)帮扶措施实施广度与精准度较低造成扶贫项目收益减贫成效不足;(3)救助补助类收益能明显提升教育与医疗保障水平,但住房保障益贫性有限;(4)精准扶贫政策能促进较低收入农户实现更快增收,也呈现较强的县域益贫性。这意味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仍是难点,因此,应加大经济薄弱村产业帮扶力度,在提高贫困标准、强化分类施策的同时,提高帮扶精准度,探索建立综合性社会保障体制,提升精准扶贫政策的益贫式增长成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大部分的偏远地区农村仍旧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在我国进入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时,针对这些地区经济形态单一等诸多问题,政府逐渐在这些地区中推广产业扶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扶贫模式必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如何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改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合理布局特色产业科学,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监督考核与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实现对民族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乡村绿色生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共同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发展.针对民族区域产业单一化、交通不便等实际外部客观原因,思想观念的落后,教育水平落后导致精神贫困的内因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办农家乐等,增加居民参与能力,丰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突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融于自然,迸发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结合当地环境,综合当地民族特色突出主题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它对我国出现的减贫效应下降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扶贫对象没有达到精准,扶贫帮扶没有达到精准,扶贫资金渠道单一,扶贫资金欠缺且错位等问题,本文结合具体问题分别给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政策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方针策略.本文从人本主义治疗的理论框架出发,将人本主义治疗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关注个体,以受助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建设,实施差别帮扶;建档立卡,进行个案管理的扶贫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周建鹏 《经贸实践》2016,(17):94-95
南疆四地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制约了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疆四地州扶贫问题呈现一些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基于南疆四地州的贫困现状,对南疆四地州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政策扶贫、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设施扶贫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5)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最为重要的环节,精准识别是多维贫困、动态贫困视域下的综合结果,与贫困形态变化密切相关,是扶贫瞄准的基础。精准识别作为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具备特有的内在运行逻辑,可为有效完成帮扶、管理和考核精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在精准帮扶、管理和考核等全生命周期都有所涉及,为确保实现精准扶贫攻坚提供助力。文章以内蒙古阿尔山市为例,分析精准扶贫与精准识别的关系,探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对精准扶贫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8)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扶贫工作面临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文章对扶贫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认为扶贫工作聚焦精准发力,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17.
黄凡珂 《时代经贸》2020,(12):100-101
本文在与精准扶贫相关的公益捐赠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基础上,以2018年北京市上市公司极其个别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企 业参与精准扶贫动因分析。其中将动因分为经济动因主导型、制度动因主导型和道德动因主导型,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公司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公司受何 种动因影响更大的结论,提出企业应更好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进行扶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红波 《时代经贸》2020,(25):47-48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政策的系统化,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力度也逐步加大,但如何有效发挥精准扶贫在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将精准扶贫模式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运用精准扶贫的思路指导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不管是养老挟贫、工作扶贫,还是学生扶贫,归根结底是盈利能力的扶贫,注重教育成长是造血式扶贫的本质.精准扶贫首先需要甄别出成长弹性大的人,其次要依据北大主体确立教育扶贫的特征,再次要设法调动更多的扶贫力量愿意参与其中.融合了技术与金融的“泰福(TEF)域”模式,为扶贫生产了效率、声誉、征信功能.更加重要的是,“泰福域市场”具有顽强的成长性,最终会促使局部性城市场联动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大市场,从而提升扶贫的精准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在于确保扶贫对象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精准扶贫与产业化扶贫之间相辅相成.而产业化进程则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科技特派员是农业推广的绝对动力,其推广模式决定着推广效率.在新的视域与要求之下,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模式应该作出一定的调整与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