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闫建廷 《经济师》2004,(2):277-277
一、构建税收信用的意义1 .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税收环境。税收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信用状况。从我国目前情况看 ,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处于创立阶段 ,需要政府的推动 ,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首先从制度和机制上 ,健全完善依法纳税信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从根本上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纳税、守法经营、公平竞争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税收环境。2 .可有效配置征管资源 ,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实现征管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为准自然实验,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考察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的纳税信用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后,评级高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发挥监督效应,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发挥声誉保险效应,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企业出现负面新闻时投资者因恐慌情绪抛售股票,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还表明,高纳税声誉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对于民营企业和位于税收征管力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包括纳税信用管理在内的社会征信体系,使健全的征信体系成为保障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有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纳税信用是税收信用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商业信誉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尺度.但当前纳税信用管理中存在实施纳税信用等级管理范围较小,缺乏权威性,纳税信用资信应用面窄、层次低、社会效应不高,纳税信用等级激励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后续跟踪管理乏力等问题,为此,从纳税信用现状出发,提出了完善中国纳税信用管理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  李亚平 《经济学家》2002,(6):119-119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总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人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银行信用体系、国家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将个人、企业、银行和国家的信用资源公开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从而使信用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社会信用体系从区域上划分可以从一个地区、农村、城市信用体系到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在目前中国统一的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时,首先建立地区性的信用体系尤为重要.东部省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成效,如南京市、苏州市、上海市、宁波市、杭州市、深圳市等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政府首次出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政策,标志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的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因国家立法和顶层设计不足,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困难.江苏、浙江在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建立信用标准体系、建设信用共享平台、应用公共信用信息、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结合福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本文提出健全信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信用为核心的监管和服务体系、推行“市民诚信卡”、加快信用试点示范等一揽子启示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市通过并实施《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2008-2010年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开了实质步伐。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探索研究了北京市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纳税信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信用是税收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纳税人是否主动、自觉按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我国目前税收信用问题较多,其中纳税信用问题尤为突出,各种偷逃税案件、骗税案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等屡见不鲜,纳税失信情况严重,因而,如何重构我国的纳税信用体系,以树立诚信纳税之风,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征信行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出了遵守规则、开放市场的承诺,同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失衡问题却日益突出.在我国经济进入"十五"计划的重要发展时期,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举国关注的重点之一,追究信用体系的种种问题,人们发现我国作为"非征信国家",征信行业发展严重滞后,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加快我国征信行业的规范发展,已成为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王爱华 《发展研究》2003,(4):41-42,55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拟对我国社会信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提出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在重新界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导向。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在省委的统一步署下,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成绩的背后,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信用数据资源分割、信用信息应用领域狭窄、缺乏独立的信用主管部门等,笔者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佳木斯市市情,从五方面提出了完善佳木斯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即有效整合信用数据资源、扩大信用信息应用领域、培育精良的信用中介机构、加快信用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及加快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与我国近远期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元芳 《现代财经》2006,26(6):20-23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应当是:政府推动,央行运作,有关部门配合.从长期看,“特许经营、商业化运作”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姜庆 《时代经贸》2009,(6):35-37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组成部。文章从税收信用立法、税收信用管理制度、税收信用体系运用及税收信用评估几方面分析了国外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提出了我国的税收信用体系的四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文利 《当代经济》2010,(10):30-31
当前,社会信用危机普遍存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部分的会计信用,更要得到重视与研究.本文分析了现行的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寻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用评价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亮 《经济问题》2004,(6):21-22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等子系统,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信用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信用经济,建设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在我国社会信用建设深入开展的过程中,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关键环节,率先试点,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地方信用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信用水平,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各具特色的信用建设运行模式。三地的创新实践对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邹成勇 《当代经济》2009,(21):94-95
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但当前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信用领域立法明显层级较低、体系不完备,应当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规范做法,尽快立法完善社会信用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陵生  李文陆 《经济师》2003,(7):273-273
建立和健全信用体系 ,完善信用机制 ,加强信用管理 ,是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不仅要靠道德的约束 ,更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诚信规则的重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新建  杨轶 《经济师》2005,(3):18-19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信用道德建设、信用市场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综合体。从理论上看它有建设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应遵循强调立法、培育市场和注意监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