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武  刘平 《生产力研究》2012,(7):244-245
文章通过对2006—2010年的样本统计,运用多元回归及相关性检验,发现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跟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并不显著相关,认为新准则抑制盈余管理空间的效果有限,上市公司有利用流动性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新倾向。  相似文献   

2.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向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是,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却成为某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某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对此提出建议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在盈余管理使用的多种手法中,资产减值会计又是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资产减值会计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主要是由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会计本身的模糊性和灵活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盈余管理的收益大于成本等原因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证券的发展以及国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问题逐渐受到我国学术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而资产减值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是随着我国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工作而开始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资产计量不实,解决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使会计信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同时,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减轻企业负担,增强资本运营能力,并为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伴随着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也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它一方面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以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是种极大的保护;另一方面,它也给企业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留下了余地,并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机会,从而导致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损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督,防范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变,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会计准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更符合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但是,该规定仍然为上市公司操作盈余留有一定的空间。本文从新资产减值会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出发,提出治理过度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曾繁  苏万贵 《经济论坛》2008,(2):137-138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将首先给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大幅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公司财务报表数据.  相似文献   

8.
薛永红 《经济师》2009,(7):143-14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的颁布,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文章针对《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胡岗 《经济师》2006,(7):131-131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该项改革措施在会计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资产减值的讨论。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制度的变更,分析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接着指出了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难点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资产减值会计对减值的确认及计量跟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结合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新准则的颁布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资产减值准备的产生背景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更趋于真实、客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却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财务信忠严重失真.新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等具体问题,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会计“谨慎性原则。鲜明体现的。资产减值准备”,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必然的过程。资产减值准备的产生背景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保证企业财务资料更趋于真实、客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却把资产减值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任意操纵利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新的会计准则中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等具体问题,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诸祺生 《经济师》2014,(6):117-117,1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颁布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周期内不得回转"。文章将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变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尚洪涛  马清 《经济论坛》2009,(13):108-111,13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净计提额对于资产净值的影响。通过对最近七年连续披露资产减值准备信息的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以年份作为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2007年资产减值净计提额对于资产净值的影响较小,并且分别2001年至2005年存在显著性差异,2006年2007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新准则的实施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且实现了政策的平稳过度。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准则规定的有效性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张娣  汪冰客 《时代经贸》2007,5(11Z):193-193,195
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解析,然后分析了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进而从这些途径出发来遏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5年、2006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 275家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进行研究,采用了修正的Jones模型对资产减值准备变动的效果进行衡量,并对其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为了降低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水平,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降低股改前一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当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本年度盈余的动机和程度显著大于其它上市公司.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为上市公司监管和盈余管理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正在向国际惯例靠拢。但仍然存在着不足。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同时就资产寤值准备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执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被上市公司利用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建议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化,提高资产减值计量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明确资产组的划分标准,有条件的允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并将其计入所有者权益,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中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9.
郭彦 《时代经贸》2009,(12):103-104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我国企业进行盈奈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但仍存在不足,仍然留下了可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通过研究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入手,着重探讨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葛涛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262-264
本文选取了2009—2011年亏损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资产减值准备为切入点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表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亏损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其经营状况的恶化程度有关。并且得出结论,扭亏成功的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明显低于亏损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扭亏成功的公司在扭亏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明显低于未扭亏成功的公司。这将使我们认识到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防范基于资产减值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