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及其相应国家的大量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方法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水平与东道国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发展会对东道固的居民收入水平、消赍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证券业的发展对东道固福利水平的效应不明显,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对降低东道国失业率也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笔者获得了一个赴香港大学接受以政府财务与公共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和学习考察机会。在学习和考察过程中,笔者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问题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通过与主讲者和管理层的交流与探讨,使笔者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问题,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对如何进一步维持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思考。一、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代转型香港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与祖国大陆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经济的兴衰和更替,始终同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与成长保持着密…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上海期货市场、优化金融产业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巍 《经济师》2006,(10):122-122
发展期货市场对于上海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推动力。上海有相对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在内地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商品期货市场是上海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同时,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又使上海再次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上海期货市场可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争取先行先试,在上海新一轮发展战略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伟婷 《经济师》2008,(5):248-249
建立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首先简述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方法,然后通过比较上海与北京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上海竞争成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最后,文章总结了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心的建立是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结果,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国际金融中心。考虑到上海的经济基础、经济腹地、市场体系的发展程度以及原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决议。通过分析上海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现状,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及障碍,提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一旦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意味着可能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中心面临金融风险和危机冲击时,可能受到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传递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我国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在风险承担和风险控制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总体原则     
<正>中国证券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导力量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国际融资服务,全球投资场所、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国际金融交易场所、对全球资本的定价权等,而资本市场无疑是实现国际金融中心主体功能的核心平台。纵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证券公  相似文献   

8.
李亚敏  王浩 《经济管理》2007,(19):17-23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协同效应,对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初步综述。本文认为当前上海加速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切实把握总部经济的实质内涵,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制定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长远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中国需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观点,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流研究方法,分析了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从当前我国构建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角度,提出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发展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昆明泛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金融业发展环境、布局及现状,文章在利用SWOT方法分析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的各方面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的一般模式和战略选择来探析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模式、功能定位和战略。文章认为,广州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各方面条件已基本具备,立足于筹资、对接、信息集散和示范创新的金融功能实现,适应于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构建思路,通过政府主导型的建设模式,才是打造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轶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117-118,158
在国际金融中心构成的要件基础之上构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衡量指标体系,然后利用2004—2006年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法兰克福、上海、曼谷和首尔八个地区与国家的数据,通过回归和参数检验的方法,从实证和统计的角度检验所设计的国际金融中心衡量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对国际金融中心评估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金融街是首都亮丽的经济名片,正在为北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而努力,根据历史从伦敦及纽约的发展轨迹中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金融街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国内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日益增长,推进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同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重心加速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转移,这为中国跻身金融强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国内的现实需求与全球环境下的历史机遇已经为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与基础。本文将从美国金融危机和国内金融业发展两方面论述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灵魂和核心,金融中心是当代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与自身优势合理组合的体现;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最后本文结合上海的现状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五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孙欢芳 《新经济》2015,(11):30-31
香港一直以来都享有世界金融中心的美誉,70年代以后,金融中心地位逐渐稳定,由原来的小渔村发展逐步向金融中心的道路发展。香港自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之后,一直备受关注。实行“一国两制”后,资本主义香港回归社会主义中国内地后能否继续繁荣,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世人最为关心的话题。笔者结合香港经济发展历程,香港经济体系的定位,阐述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成就以及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条件及风险,对维持及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了新的体会及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己有一段长时间,银行业身为金融的一份子实在功不可没。这篇文章会讲及香港政府为保持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宏观政策目标、香港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因素、面对甚么环境转变及如何突破传统,与时并进。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后:粤港金融的衔接与发展廖文(佛山大学香港回归之后,内地和香港都将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两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如何顺利实现两地金融的衔接,是关系到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内地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19.
纽约、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形成和发展中都在软环境建设上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在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商务环境、司法环境等软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为实现2020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上海应在软环境建设上寻求突破,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现实背景出发,阐述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和途径,对上海资本市场功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论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着重探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促进对外贸易产业发展、鼓励贸易中的本币结算,完善以固定收益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建设人民币产品中心,加快Shibor建设,保持灵活的政策选择,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信息披露等,为中国进一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