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为基点,政府资费管制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电信发展概况芬兰是北欧国家,1995年成为欧盟成员国。1999年,芬兰人口为515.8万,城市人口占60%,首都赫尔辛基人口约50万。芬兰与瑞典、挪威及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为33.7万平方公里。该国电信制造业发达,诺基亚公司是全球闻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大公司,芬兰的电信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移动网业务的发展令人瞩目。1985年至1994年间,芬兰逐步推进电信自由化进程。八十年代后期,邮电部首先实现公司化,改制成立“芬兰电信公司”( Telecom Finland,1998年更名为Sonera有限责任公司),垄断经营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固定本地电话业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把政府的职能定位集中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国家对行业的经济管理职能应当包括制订政策和实施管制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管制的一般规律,借鉴世界上成熟的管制经验,对我国加速电信等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行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电信界的非对称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市场的开放,政府部门或管制机构必须从管理垄断市场的模式向管理竞争市场的模式转变。自80年代初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开放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管制部门对通信市场的经营者实施了非对称管制。所谓非对称管制,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管制部门对处于不同市场条件下的通信经营者予以区别对待,制定有利于新通信经营者的倾斜政策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人为地制约处于支配地位的通信经营者对市场的控制力,而放宽对新通信经营者或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通信经营者的管制,以达到进入通信市场的所有经营者能公开、公平竞争的目的。1984年英国…  相似文献   

5.
世界电信业务资费调整趋势电信资费的再平衡趋势国际电信联盟(ITU)对"资费再平衡"是这样解释的:资费再平衡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发达国家众多运营者为参与竞争而发起的,对各种业务的零售价格进行重新调整,使之更符合业务提供成本的过程。……国际和长途电话价格下降,而原先受到补贴的各种业务价格提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共结果通常是国际和长途电话费变下降,而月租费或接入费上涨,市话通话费高了,还有可能缩小市话服务区范围,使一部分通话被纳入收费高的业务范围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欧美发达国家开始,世界范围内电信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成为席卷全球的潮流。在此过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电信市场的基本情况 1984年以前,日本的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本地电话业务均由NTT垄断,国际电话业务则由KDD垄断。2000年4月,除固定本地电话业务仍基本上由NTT东日本公司和NTT西日本公司垄断以外,国际电话业务、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已由KDD公司、DDI公司、NTTCOM公司、JT公司、C&WIDC公司、TTNET公司六家公司共同经营。 日本的陆地蜂窝移动电话业务由NTTDOCOMO公司、DDICELLULAR公司、IDO公司、J-PHONE公司四家公司经营。日本的PHS微蜂窝系统由NTTDOCOMO公司、DDIPOCKET公司、ASTEL公司三家…  相似文献   

7.
8.
蔡翔 《当代通信》2004,(1):29-32
2003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终于超越了固定电话。从全球电信发展来看,移动超越固定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属于电信业的发展规律使然,原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尤其在欧美电信业发展全面萧条的今天,由于它们的移动通信发展均经历了“终端高额补贴”、“3G许可证竞购”等。在2002年  相似文献   

9.
在3月15日上午召开的“2005中国电信服务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公开表示,目前关于资费的矛盾是因为用户选择的多样性和运营商所提供的选择的有限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电话用户数(包括固定电话用户数与移动电话用户数)由1991年的849万户增至2002年的421亿户.增长了近49倍: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电话普及率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1年的129部/百人增至2002年的33.7部/百人.增长了25倍多:电信业务总量由1991年的151.63亿元增至2002年的5052亿元.增长了32倍多。我国电信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旺盛的电信消费需求、合  相似文献   

11.
臻琰 《中国电信业》2004,(12):19-21
从法理的角度看待电信资费 改革就是要突破一些旧东西,以牺牲一些规则为代价,甚至有可能突破法律。近来,舆论对电信资费审批制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2004年7月6日,也就是204号件出台以后,《新京报》发表作为李克杰的署名章——《“电信资费套餐需报批”合法吗?》,对电信资费审批制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笔认为。虽然,此从《行政许可法》设立行政许可的原则上提出设立许可合理性的质疑颇有可取之处,但从《价格法》、  相似文献   

12.
电信市场管制1987年马来西亚政府对本国最大的电信公司—马来西亚电信开始实行私营化,并实行电信市场的自由化。进入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电信业开始放松管制,进行以私有化、自由化为主要方向的改革,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马来西亚的电信管制部门奉行电信民营化政策,在电信市场竞争方面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鼓励在最有利润的市场上开展竞争,并允许外国电信企业进入国内电信市场经营。目前在马来西亚获准经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服务的共有5家公司,分别是马来西亚电信(以下称马电信)、时光工程、工业资源、明讯通讯和数码…  相似文献   

13.
《邮电企业管理》2003,(7):76-77
信息产业部规范电信网码号资源收费行为 (1)禁止电信业务经营者以任何名义向依法获准使用码号资源的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专用电信网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以下简称“电信网码号使用者”)收取电信码号开通费、工程费等一次性费用。  相似文献   

14.
15.
经琴  许可 《当代通信》2006,13(1):93-94
中国目前电信管制机构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级的管制机构是电信管理局,它是隶属于信息产业部的行政管理机构。信息产业部的管制职能同样不是独立的。国务院促成联通的成立,发改委一声令下四大电信运营商头号人物互换。地方的管制机构是各地的通信管理局,它们也都是政府机构。真正独立于政府与企业的管制机构并不存在。但独立的管制机构很重要,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WTO与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与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电信市场的开放情况1997年2月15日 ,WTO日内瓦基础电信谈判结束 ,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 ,并在1998年1月1日生效。“基础电信协议”要求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无差别地向缔约国承诺部分或全部开放国内的基础电信服务市场。1998年以来 ,占全球电信收入的93%、国际电信业务总量的3/4的72个国家已签约 ,并已逐渐向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开放了本国的电信服务市场。在1999年4月马耳它世界电信大会上,连贫穷的非洲国家都表示要开放市场,引入竞争。从亚太地区看 ,大多数国家都表示要开放电…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信管制机构的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电信管制机构是我国电信管制的大趋势,是促进我国电信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同时也是我国电信业融入世界经济并与WTO接轨的需要。由于我国《电信法》尚未出台,加上这一问题的前沿性,在参考国外电信管制发展情况并结合国内电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就独立电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间的互联互通管制是伴随电信业引入竞争而出现的新课题,它涉及政策、经济及技术方方面面的问题,是电信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此,互联互通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电信管制的重点,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管制理论学家都试图寻找有效方法,使互联互通真正能够成为促进电信竞争良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电信业所特有的独特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电信市场的竞争不会是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存在市场失灵或缺陷(信息不对称、自然垄断或市场势力、外部不经济、公共物品),这为电信管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电信管制机构通过依法行政,解决不完全竞争市场失灵问题,使市场有效地运行,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但管制本身也像市场存在失灵一样,也存在失灵(存在信息不充分、管制俘获),这些也会导致管制失效。实现有效管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必要的管制手段,强有力的管制机构以及管制本身的创新和管理,需从多个方面解决。本仅讨论通过建立管制绩效评估制度,来提高管制水平,实现有效管理。[编按]  相似文献   

20.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拉美经济发展很快,成为仅次于亚洲的、极具吸引力的地区,而巴西作为拉美第一大国,其电信发展潜力更是不可小觑。 60年代之前,巴西全国没有一个全面管理电信的部门,联邦、各州及县政府都可发放营业许可证,因此涌现出上千家电话运营公司,导致电话网杂乱无章,业务成本过高而服务质量低劣,通信极端落后。 上世纪60年代初,巴西政府决定将所有公司收归国有,并组建了经营国内州际电话和国际长话的Embratel公司。不久又专门成立了通信部,继而组建了旨在改变本地电话业务落后状况的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