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段;设计了农业生产力定量分析模型;运用农业生产力定量模型计算了农产品粮食的影子价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论述了山西农业生产力正处在由手工生产力向机械生产力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山西农业生产力具有区别于全国一般性的现状特点,即工具性质的“两极化”,技术装备的普遍老化,劳动力素质趋向弱化,劳动对象趋向退化,生产力运行机制的初级化;探讨了在山西农业生产力特点制约下不可逾越的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相依发展的阶段性,不可逆转的阶段性,组合方式的阶段性,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回答了在现阶段,山西农业为什么只能选择这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而不能作别种选择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结合。农业经济生产的本质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农业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生产力,它具有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两重性质。两者结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的自然生产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基础。因农业的自然条件形成的自然力,不仅是农业再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形成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基础。在农业生产部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探索与农业保护袁克忠本文试想从探索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入手,并根据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论述农业保护问题,为农业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现实中农业保护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问题,还是个有待深化认识的...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力必然有其特殊的基本规律。因而 ,深入探索和正确把握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 ,对于更好地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势 ,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要研究和探索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 ,必须首先认识农业生产力的特殊性。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在这一经济活动中 ,作为劳动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其生长、繁殖都依赖一定的自然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  相似文献   

6.
于中涛  张燕之 《农业经济》2007,23(12):27-28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新”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遵循与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一脉相承,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农村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和质态创新的路径推动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代表的农业质效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数字技术、育种技术、农机装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将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践应用场景。未来,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提档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农业中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农业科技性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国内已有众多的研究,但均局限于采用模糊数学与灰色系统的加权方法,这就使得所得测定结果难以完全令人信服。本文试图通过技术效率系数的讨论来探讨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测定。 一、农业综合生产力与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力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农业生产力经济的研究,掌握了农业生产力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消除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并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瞎指挥,才能把组织农业生产的计划、政策和管理措施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最少的耗费,最快的速度,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力经济学,有必要在这里按农业生产力的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农业生产力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农业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三个题目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成果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尽快使其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是它的根本任务,而科技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正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巨大力量。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素质是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的提高和改进,农业劳动对象的拓展、升级换代,都是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到本世纪末,我国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必将上升为第一位因素。今后十年,我国农业要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2.
各国经济史表明,只有实现农业生产力的重组,才有可能在农业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满足非农业人口的粮食需求和工业发展对农业的原料需求,传统农业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东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面对广东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深入认识广东农业生产力的特点,客观把握广东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强势和劣势,对于有效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围绕产量展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突破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性和空间有限的困境,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理论分析推导,实践归纳总结,政策引领分析。[结果]农业是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产业,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也必须从资源、环境和生态这些方面寻找根本驱动力,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展开。[结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要突出3个创新:(1)体系创新,即用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逐步替代化学农业;(2)产业创新,即以建立在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基础上的静脉产业促进生产农产品的动脉产业,形成高盈利静动脉产业联合体;(3)模式创新,即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特效模式,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找到特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明了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在农业领域运用革命性技术、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农业自身深度转型升级后催生出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鲜明的农业产业特性。如何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有三条路径。一是通过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综合衡量并定量计算出科技进步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份额(即农业总收入增长速度)指标,可采用国家科委《县(市)科技达标验收实施细则》中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函数分析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1.计算贡献份额的基本公式:a=Y-aK-βL(1)E...  相似文献   

19.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经济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联系,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维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再审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在产业形态重构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存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农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来源。在产业结构重塑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对非农部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非农部门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功能得以凸显。在产业跃迁支撑力方面,生产关系维度的经济制度完善,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支撑功能,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着力完善与农业需求扩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组织创新、城乡要素流动、社会秩序平稳相关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科学技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上海市人大已出台《上海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若干规定》。如今,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的的农业科技转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把它视作发喂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