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13):204-206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这两种最基本出行方式,既符合城市绿色出行的理念,更是一种增加体力活动、增强体质健康的捷径。然而,推崇机动效率的城市发展理念,使得许多城市建成环境中的慢行路网完整性、行走安全性遭到破坏,加之不断严重汽车尾气、雾霾天气,让步行、骑车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增加了受污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2.
赵晓晓 《价值工程》2023,(34):142-144
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短时交通信息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动态交通出行量作为重要的交通信息之一,对其进行预测研究可以丰富短时交通信息预测的理论研究,为提前实施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引导交通需求,提高路网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在总结动态交通出行量反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用于动态交通出行量预测的状态空间模型,描述了卡尔曼滤波算法。最后将模型和算法应用到南京某路网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路网交通流分布不均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在预约出行交通背景下基于预知OD的交通流路径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预约出行交通背景下预知OD的数据环境;其次,根据动态用户均衡准则,对预知的OD进行流量分配,给出预约出行车辆的路径;接着,使用预测控制的方法,结合路网上预约车辆的状态,以路网上路段的饱和度和未预约车辆的行程时间最小化为目标,从系统和用户两个角度对未预约车辆的路径进行实时的诱导,通过连续时域的滚动优化控制,优化交通流的路径;最后,对本方法的实现和应用做了思考和探索,对本研究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从住区视角研究家庭非通勤出行能耗影响途径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石家庄、郑州和太原三个城市家庭的非通勤出行能耗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生活方式和交通工具均对非通勤能耗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建成环境的总体影响略低于其他三个方面。住区建成环境对非通勤能耗的作用形式以间接影响为主,提高路网密度和均衡度,增加住区周边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有助于减少私家车购买和使用频率,进而降低非通勤能耗。机动车补助和停车便捷程度也是影响家庭购车决策和出行模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9,(31):221-225
网约车的出现与发展,使城市客运交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交通状况有所改变。在宏观层面,网约车通过影响出行效率、交通秩序和资源环境适应度,引起城市交通结构的明显变化。文章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从出行效率、交通秩序和资源环境适应度三个方面探究网约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并对天津市的城市交通结构做出相关的评价。结果表明网约车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了城市客运交通的运行效率。文章对规范网约车市场发展,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步行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出行方式,良好的步行环境有助于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促进城市交通转换效率。而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同时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频繁导致行人在城市街道中发生意外伤害。研究针对老年人,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作了有关北京城市街道安全性评价以及老年人意外伤害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安全性差,对老年人的伤害普遍,调查伤害率为26%;(2)致使老年人在城市街道步行环境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步行设施缺陷,城市街道步行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户外出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发展,路网密度不断加大,路网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驾驶员出行的顺畅、连续和安全,交通标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但过多的信息会造成信息过载,影响驾驶员视认性,为交通安全造成隐患。文章在提出交通标志合理量的定义,通过分析交通标志信息的传输过程,研究影响信息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开发》2016,(23):36-38
交通控制中心是现代都市交通路网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通过掌握车流运行现况与突发事件,分别拟定合适的策略予以调度,从而降低因交通拥塞造成对整体路网运作效率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交通控制系统架构,以无线通信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结合不同车流状况动态设置实时交通管理策略,还可提供实时路况、预测拥挤等信息用于路网中的用户规划其交通路线,提高交控中心的整体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石冬花  薛宏娇  高磊 《物流技术》2011,(3):15-17,44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必然会涉及到不同投资主体间收入分配问题,这就需在整个路网基础上实现不同投资主体间的票务管理与清分。基于此,通过对某城市地铁出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影响乘客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以及轨道交通出行的特性,为实现不同投资主体间的利益清分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侍非  王晨 《价值工程》2014,(29):105-107
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等各个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特征,探讨其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关系,结合居民出行意愿、路网情况、经济情况与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宿迁中心城区居民出行优化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1.
周刚 《价值工程》2011,30(14):94-95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和居民出行逐渐频繁,这势必会对我国的城市环境以及城市道路建设提出要求。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生活环境差,人均绿化程度低,道路拥挤严重,堵车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出行问题,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等等。这些问题不但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也给政府增加了压力,影响了城市经济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行程费用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选择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时间质量的角度出发,指出行程时间最小化和行程时间可靠性最大化是城市物流配送通道选择的两个重要目标。定义行程费用等于行程时间费用和行程时间可靠性费用的加权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行程费用的物流配送通道选择模型。最后,对北京市实际路网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方法的城市路网交通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秋平  张琦  刘茂 《城市问题》2007,(6):52-55,62
城市路网交通形态的合理与否是关系到城市交通顺畅与否的基础性要素.运用分形理论及其方法,针对路网覆盖性与连通性,分别建立相应的分形模型,进而通过探讨模型分形意义下的维数,达到分析城市路网交通形态的目的.最后,通过对某城市局部路网的实例分析,验证了将分形方法引入城市路网交通形态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天津轨道交通路网越织越密,地铁出行范围显著扩大,配套服务设施陆续完善。与此同时,依托地铁站点打造的TOD运营模式,也在部分新盘规划中被频频提及。本文,运用SWOT分析,对天津实施TOD模式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分析,指出发展TOD模式有助于提高天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宋爱苹  马丽宣 《价值工程》2011,30(27):282-283
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城市道路网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网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的评价,对其功况进行全面诊断,这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在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及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路网总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交通流诱导与控制的协同模型,并基于蚁群算法对求解流程进行了设计,最后,应用此方法对小型路网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实验前后对比,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减少路网总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以路网广义容量的内涵和计算理论为前提,通过对现状及特征年宏观路网容量的分析,确定未来特征年机动车限制保有量。考虑多项影响因素,建立机动车保有量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对未来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供需分析,从而为城市机动车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最后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对宏观路网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有效地进行城市干道的交通拥堵识别,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城市干道交通拥堵识别算法。最后,基于南京市主干道的交通调查数据,对朴素贝叶斯算法以及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城市干道交通拥堵识别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朴素贝叶斯算法在对城市干道交通状态的识别上比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优越性以及更低的误判率。  相似文献   

19.
郭继孚 《城市问题》2007,(6):77-80,98
认为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必须有合理的功能等级结构和布局;利用GPS技术记录车辆出行的整个行驶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出行使用不同等级道路的比例,发现现实道路系统存在功能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建设和交通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