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宏 《全国商情》2007,(2):5-6,27
关于我国房地产的“真正”价值水平,是经济学家、百姓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房地产的价值应该是指房地产相对于其他商品的价格。本文运用效用分析方法,提出了中国房价与其他国家房价对比的理论依据,即一国房价相对于一般消费品的价值是由该国消费者的储蓄倾向所决定的。据此可以粗略估算出,我国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美国高4.5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确定了不同条件下房价收入比的合理上限,然后根据辽宁省及各主要城市2004—2009年房价变动的实际情况,分别计算了基于存量房市场、新增住房市场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形成立体化的度量房价增长是否合理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总体上房价增长稳定,与居民收入基本保持相同的步伐,房价收入比在这6年时间里比较稳定,但部分城市房价偏高,尤其是大连,已超出了居民的可承受范围,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泡沫,需要引起相关地方政府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利用住房价格的收益还原法分析房价收入比的决定因素,并利用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租金收入比、实际利率和住宅使用期限是影响房价收入比的主要因素。考察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发现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要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需要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近年来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进而分析具体的普通收入家庭在购房中的实际消费情况,从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来论证现行房价是否合理,从国际通用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其是否适用于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属于哪个区间,多少房价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房价租金比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房价租金比的研究往往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计算区域平均的房价租金比,用来判断区域的居民住房投资的风险状况。本文基于房价租金比理论,从居住消费者对房产的租买选择的角度,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部门通用的抽样采集数据方法,计算每个样本所在区域的房价租金比,得到房价租金比的区域空间分布。最后,本研究以北京为案例,对北京八大城区进行抽样,测算出当前北京各城区房价租金比,对北京各城区居民住房投资的风险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以来,中国的房价过快的增长,已经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经济问题出现。过快增长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中国普通民众的恐慌。一旦涉及到买房以及房价的问题,人们都只能无奈的摇头。但是其上涨的势头并没有下降,并且越演越烈。对于中国的房价过快的增长,有着各种方面的原因,国家对此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就成效来说还需要事实去证明。对此,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房价上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各国房价态势与我国房价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6月以来,中国政府收紧土地政策和消费信贷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投资与消费景气度有所降温.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但与国外主要国家的房价的比较,我国房价从上涨幅度、投机比重、以及房价与个人收入比等方面看,楼市过热现象依然十分明显.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引导我国房市健康稳定地发展的几项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场面引发了学术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警觉和担心,他们认为房地产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现象。其实,经济起飞阶段需要房地产业超前发展,况且中国房地产业并不处于过剩经济状态。对于商品房空置要区分摩擦空置与市场空置两种情况。从房价收入比来看目前的房价水平也是合理的。所以,房地产业“虚火”过旺是误诊。另外“家家有房”的舆论引导是不符合实际和国际惯例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回顾房价研究理论,对国内通用的"房价收入比"在衡量房价负担方面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讨论,并力图建立可行的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证实了人均住宅面积与房价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人为选择住房面积计算房价收入比可能不妥。文章使用新的房价收入比标准对选取的全国大中城市房价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城市居民的房价负担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三市的房价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用理论和实际的资料数据以及计量方法来探讨鉴定,通过深入分析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并以三市房地产市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三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点,提出有效防范泡沫、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文章将为关心这一问题的政府部门、理论界、实业界以及投资大众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后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盈率估值法和市销率估值法是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常用的股票投资价值的评估方法,但他们作为单一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市盈率和市销率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共同体现上市公司的相对价值,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盈率估值法和市销率估值法的特点、应用的局限性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以低市盈率和低市销率相结合并加入成长因素的综合价值评价方法进行股票价值评估能够更客观的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企业资产结构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具体分析,从而揭示了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中央银行近期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现象,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而对存款准备金调整从正反两个方面予以效应分析,认为近期调整带来了冻结资金效果明显、对金融市场影响温和及告示效应逐渐呈现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继续上调空间有限、发挥效用有限和制度内容不完善等负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重视多种宏观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收益率:理论、证据与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收益率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衡量高等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按投资主体不同,该指标分为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均可以采用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进行测算。本文对众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收益率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中国的指标进行比较,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收益率偏低,进而探寻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高至13.5%的历史新高,并于11月26日起开始执行,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九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分析国内的宏观经济背景出发,认为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流动性压力依然存在,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CPI于10月再创新高,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大等,并从银行业、股市以及房地产业三个方面对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效应做了分析,最后预期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存在上调空间,但幅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运用全国2007~2017年相关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分析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杠杆率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生产总值具有典型的门限影响特征,我国居民杠杆率阈值为0.31。②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其自身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于阈值的时候,居民杠杆率和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下降。③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负作用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高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④无论居民杠杆率如何取值,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居民杠杆率的增加有利于消费短期增长;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反而会下降。原因在于债务压力的积累抑制了消费,随着消费的减少,非金融企业部门不得不缩减生产,被动去杠杆使得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运用全国2007~2017年相关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分析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杠杆率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生产总值具有典型的门限影响特征,我国居民杠杆率阈值为0.31。②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其自身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于阈值的时候,居民杠杆率和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下降。③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负作用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高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④无论居民杠杆率如何取值,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居民杠杆率的增加有利于消费短期增长;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反而会下降。原因在于债务压力的积累抑制了消费,随着消费的减少,非金融企业部门不得不缩减生产,被动去杠杆使得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养老保险金替代率是指一定地区当年离退休(含退职,下同)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与该地区当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比率,其是否合理,将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和政策取向。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目标的确定,将受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按照中国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目标确定为60%左右。目前,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目标已经接近制度改革的目标,北京市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企业退休金的替代率又明显低于事业和机关单位的退休金替代率,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应当设法进行遏止。  相似文献   

19.
在抽样技术比例估计与均值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抽样技术的比率估计法,并对其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说明了比率估计法所具有的优越性;针对各个样本比值有比较大的差别时所产生的不稳定性,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率估计法的改进公式,减少了噪声数据的影响,得到了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财务诊断多局限于比率计算分析,而未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融入比率应用之中.为此,我们一是以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职能目标、相关级与操作层目标为导向,引领对应于关键财务比率和辅助财务比率,以揭示理财目标与财务比率问的内在联系;二是提出按需选择财务比率时,应结合使用财务状态指标,以增强针对性;三是借助实例说明不同类别财务比率的比较、分解与综合计分的主要用途,以比率分析的综合效果;四是指出财务比率不正常的原因与影响,即列示引起财务比率异常的一般原因和可能的影响,以便进一步发掘深层次问题;五是主张正视财务比率的实用与局限,结合管理原则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