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衍生品风险监管改革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产品可谓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监管当局都在探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各国衍生品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各国监管当局提出的衍生品监管改进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2.
英国在近几年加强了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并且成效显著,形成了更趋统一的监管模式,英国金融服务局进一步规范了对金融衍生产品长期投资性帐户以及交易性帐户的处理规程等。这些经验对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及其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金融自由化和创新的产物,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衍生性、杠杆性、风险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等基本特征,对现行监管模式产生冲击。目前,我国处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起步阶段,应从国内外案例中吸取教训,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监管模式,结合现实国情,未雨绸缪,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视角作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制安排。  相似文献   

4.
作为金融自由化和创新的产物,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衍生性、杠杆性、风险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等基本特征,对现行监管模式产生冲击。目前,我国处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起步阶段,应从国内外案例中吸取教训,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监管模式,结合现实国情,未雨绸缪,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视角作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管制安排。  相似文献   

5.
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由于在交易中高度的杠杆操作,使其具有了很高的风险性和投机性,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为了防范和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必需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但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面临着许多困境.论文从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发展、衍生工具的特征、监管的滞后性、监管理念和金融秩序的缺陷等几个方面对金融衍生工具国际监管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创新步伐的加快,贸易融资衍生业务快速发展.由于监管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银行在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中存在风险隐患.本文在对贸易融资衍生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鉴美国金融改革法案经验,通过强化事后监测,加强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监管等措施,实现规范管理和产品创新之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对传统监管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电子交易系统的发展对传统以交易所和交易经纪商为主的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并引发出诸如公平性审核等许多新的监管问题,这对监管者的能力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创新将加速进行。我们在电子交易系统的开发运用中,应注意传统监管模式的制度缺陷,对金融衍生产品电子化交易设立最低的监管标准和灵活的监管框架,根据电子交易系统所提供服务的功能对其市场性质进行具体界定和分类监管,以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出现的监管真空。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为了规避风险,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快速增长,但其本身又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如何有效监管是我国一直在研究的问题,16年11月28日,银监会《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中亦可看出,金融衍生工具监管问题在我国所受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衍生产品交易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以及现在出现的监管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和货币信贷政策回归稳健,网络借贷也开始悄然衍生出一些新问题,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法律空白,网络借贷潜存的风险不断积聚.本文试图从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运营模式人手,进行比较分析,并与新的经济金融形势相结合,归纳出网络借贷衍生出的新情况.通过对网络借贷监管真空和法律空白亟待填补的必要性进行系统分析,就如何建立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强化相关监管措施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和规范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双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传导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资本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竞争力以适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机构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这种创新组织形式.对于现实中已经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监管制度,以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不同于传统监管模式,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要侧重于金融控股公司基于控股权而给整个金融集团带来的影响,法律应在监管对象的界定、监管权力的配置和监管的主要内容方面作出重点规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会对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由此可见,要通过会计监管的方式提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金融衍生工具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理解,以此来发现和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监管的复杂性和更具针对性,本文正是从介绍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出发,阐述了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然后针对股指期货异地上市这一事例,分析其对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目标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新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市场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维持市场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协调平衡,是推动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能因为次贷相关产品出现问题,而对金融衍生产品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当前应在严格规范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相对简单、集中监管的交易所衍生产品,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基础金融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创新的进化速度和迭代速度,但是也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国际"监管沙盒①"模式实践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思考其在国内实施的必要性。本文从监管主体、准入机制、消费者保护机制、退出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监管沙盒"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政府部门能有效防控风险,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企业能获得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实践平台;金融消费者能得到更大限度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6.
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监管的复杂性和更具针对性,本文正是从介绍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出发,阐述了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然后针对股指期货异地上市这一事例,分析其对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目标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新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静 《金卡工程》2010,14(1):181-181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曾经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国际金融市场因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而异彩纷呈。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创立与使用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立法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定,确保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完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晶 《金卡工程》2009,13(11):150-151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金融领域的新型产品,其对于生产和流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避险保值和促进资本的国际流动方面。这使得一个国家是否有完备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成为衡量其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标志。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不力。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成熟,有必要完善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在分析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现状基础上,提出应从监管模式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完善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全球监管者的共同命题."破坏式创新"倒逼"试验性监管",以英国为代表的监管沙盒与中国版"监管沙盒"——"监管试点"成为当前"试验性监管"实践的典型模式.本文在全面对比分析监管沙盒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基于金融监管行为要素构建涵盖测试空间、测试时间、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在内的"四维框架",并据此将监管沙盒与"监管试点"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同为"试验性监管"模式,"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既有相似之处,也在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主体上,"监管试点"强调持牌经营,而监管沙盒一般激励非持牌机构测试;测试规则上,"监管试点"强调"业务普惠性"和"划定刚性底线",而监管沙盒对"创新性"要求更为严格.据此本文进一步强调监管沙盒的适应性分析,在充分分析二者差异与监管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动我国"监管试点"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在具体形式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模式:统一监管模式和分业监管模式.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实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还要对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分业监管模式则由多个机构实施对不同金融产品、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机构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在其权属范围内执行监管权力、履行监管义务.即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证监会)和保险监管部门(保监会)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吴风云等,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