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义的效率——经济法的价值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虹  任学青 《山东经济》2007,23(3):10-15
法的价值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法律实践起着指导作用。作为规范国家干预市场的法律,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关系到经济法任务的完成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予以准确选择。经济法产生的原因和其承担的社会任务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指向了效率。同时,正义以法律首要价值的身分统领经济法的价值追求,而公平则内含于经济法的社会效率价值之中,保障效率的实现和社会的正义。经济法的效率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效率的社会性、效率的公平性、效率的现实性,它们彰显经济法的特性,指导经济法立法、司法活动,保障经济法通过干预市场活动恢复市场秩序和社会正义,实现社会整体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吴晖 《中国经贸》2010,(22):85-86
经济公益诉讼是与经济法在内在精神和品格上相得益彰的独立诉讼制度。这种独立的诉讼制度带有强烈的公益色彩,有效地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从而使经济法体现社会本位的宗旨更为明显,使经济法律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它也有利于经济法对民法功能缺陷进行弥补,限制经济上强势阶层的专横和保护弱势阶层的利益,并从诉讼制度层面上巩固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采购法的效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采购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效益价值。政府采购法供给、法律制度间的配合以及法律实施的社会环境是影响政府采购法效益实现的因素。提高政府采购法效益的途径则主要表现为实现政府采购法律供求均衡、依法节约交易成本和加强政府采购法制教育,改进其执法手段。  相似文献   

4.
WTO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挤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协调与规制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法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方面.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自然也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法的发展上,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规范国际贸易的组织,在国际贸易法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为国际贸易法的制订提供了商讨、谈判、立法和制度创新场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发挥了重要的市场经济引导和限制作用。基于对市场经济下经济法理念与价值的探讨,结合对当前这一法律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文章总结了经济法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让经济法能够更好发挥应有价值,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丁飞 《改革与战略》2012,28(12):29-32,54
经济学与法学在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上的相互融合形成了一门重要的学科——法经济学.法经济学的诞生对于经济学、法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法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或者说法律对经济的影响无疑体现在对经济制度的塑造上,也就是法律对经济的规制、法律制度的运行保障着经济制度的构建、法律制度的变迁决定着经济制度的创新,并从刑法规制的角度形成了新的一门学科——经济刑法学.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乾 《特区经济》2012,(4):242-246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一些法律制度中已有所体现。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是惩罚性赔偿制度架构的基石。从古代法及宗教教义中发掘惩罚的正当性思想,大陆法系理应蕴含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补偿性赔偿的缺陷,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原因,阐释惩罚性赔偿具有的惩罚、威慑、激励等功能。此外,惩罚性赔偿蕴含着正义,秩序等法律理念,包含着促使民众为权利斗争的精神。惩罚性赔偿外在的工具价值与内在的法律价值,均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法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是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对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和考量,揭示法律的经济本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成因、依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这部从2005年7月启动立法程序,历时两年多充分调研、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论证才成型的法律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作为循环经济立法起草小组组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浚为本刊撰文,详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