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说明了智慧旅游的发展优势。同时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管理模式传统、缺少智慧旅游理念、旅游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智慧旅游设计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途径,从创新管理模式、树立智慧旅游理念、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推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2015,(35)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价值增值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作为价值创造的核心——人的行为成为各相关方关注的核心。本文就企业行为价值管理进行研究,以期对企业行为价值管理决策提供建议。笔者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企业价值管理与企业行为价值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其后,企业重点研究企业行为价值计量方法,选用EVA折现法来衡量企业价值;最后研究企业行为价值管理决策机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视角来讲,业财融合模式的基本定义是指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以此提高财务管理与业务运营效果。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客体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财务关系,所谓的财务活动又称为资金运动,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与分配活动等,财务资金的实质是再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财务关系则是指企业与相关利益方的经济利益关系。本文将分层浅谈"互联网+"时代的业财融合模式,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的诞生,从动力、方式到效果、评价全方位提升了企业公益管理的层次,也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既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又要兼顾好各利益相关方期望和利益的均衡发展问题,为企业提升软实力,持续创造价值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关注客户、政府、投资者、环境、员工、社区与媒体、相关团体等利益相关方诉求,坚持"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价值观,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核心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努力实现"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通过"市场绩效、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员工关爱、企业公民"五大责任框架,经过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建材集团特色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9年,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试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创新提出"责任工作观"理念和独具特色的推进模式,几年来先后以助力"四个无锡"建设、"电蜜蜂"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融合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并提出了"Σ(业务+改进)Re=工作U价值”的责任工作观。经过对近几年实践话动成效的总结分析,发现有几个方面的需要促使评价体系构建:利益相关方满意度如何需要验证;决策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将利益相关方感知作为重要依据;建设“两个一流”愿景需耍更加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感知;从“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角度需要全面感知利益相关方诉求。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本文在社区参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选取东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结合社区现状,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社区参与的实现途径、实践困境与必要性,研究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及外来投资商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构建股份制联合决策经营的社区参与模式,强调以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社区的利益,对我国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面临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消费及其理念开始风靡全球。而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消费的一部分,已经在全球大范围地区开始普及,成为新兴的旅游项目。我国引进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较晚,因而相关理念与服务设施推广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多数人不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生态旅游在中国亦未大规模开展。本文在解析生态旅游定义及其理念的基础上,概括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中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生态旅游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企业以开放的组织形态存在于社会中,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制约。利益关系不和谐,企业就难以和谐。现代企业管理者们为了追求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探索将利益相关方理论贯彻到企业治理模式和日常管理中,积极关注并努力协调好企业各相关方的利益观念和利益行为,依靠政策环境的优化努力调整对利益相关方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央企社会责任管理要求企业在科学的社会责任观的指导下,以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推进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所有利益相关方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客户关系管理的真正内涵就是找到并获得高价值客户,培养客户的忠诚度提高客户的价值,从而使企业从客户处获得价值,达到盈利的目标。客户关系管理是价值创造与价值交换的过程,让企业与客户双方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双赢是CRM实施的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12.
市值管理是管理公司的一切,公司应以市值管理为主线来进行公司治理与业务管控,将企业经营发展、资本市场运作、利益相关方管理相结合,进行产融互动,建立长效组织机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努力通过二级市场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为公司创造利润,进而为股东创造价值,使公司股价能够满足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以客户为中心,客户至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使顾客价值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行为系统,为顾客提供优越的顾客价值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顾客价值创造成了现代企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研究顾客价值内涵出发,提出利益管理是企业顾客价值再造的关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朱佳俊 《商业时代》2006,(18):16-17
第三方服务开放式管理系统是独立服务商参与服务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加强对服务外包管理的客观需要,更是消费者参与服务管理流程的思想理念。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出发,从服务管理、服务过程、客户价值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三方服务开放式结构的内涵及发展的可行性,并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最后对我国第三方服务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会计准则的制定层面、市场经济运作情况、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企业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并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趋势进行预测,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趋向于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利益集团的需要、并越来越注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效果的整体优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其揭示程度将越来越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区原住居民、旅游从业者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旅游业各相关利益团体的方面,讨论如何确保社区有效参与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发展,形成它们与生态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之间的良性关系,从而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四方物流运作主体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流资源整合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第四方物流的含义,讨论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第四方物流有效运作应具备的四点条件;对目前关于第四方物流运作主体的两种基本认识,即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均可能成为第四方物流的主体及上述三种企业的动态联盟才是第四方物流的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两种认识都有不足之处;最后,从满足第四方物流有效运作的四点条件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等两个方面提出了大型"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将是我国第四方物流运作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宁开云 《中国市场》2011,(10):20-21,27
本文在论述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其战略价值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供应链风险、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冲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会计准则的制定层面、市场经济运作情况、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企业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并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趋势进行预测。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趋向于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利益集团的需要、并越来越注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效果的整体优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其揭示程度将越来越规范。  相似文献   

20.
李晶  侯杰荣  邓闻静 《市场论坛》2021,(2):55-58,76
生态文明理念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该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研究表明,龙胜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区位及自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旅游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游客参与性较低、旅游产品缺乏亮点与创新、旅游经营者与旅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旅游区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村寨口碑和当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危机等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游客旅游的文化体验性;普及生态意识相关教育理念,提高本地从业者和村民的专业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